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69 毫秒
1
1.
环境污染的波动性是制定环境政策的重要依据。通过改进的实际经济周期(RBC)模型探讨中国环境污染波动性问题。研究发现:一是中国环境污染的波动性是高度顺周期,与产出波动相关性较强;二是技术进步、环境规制、投资专有技术、消费偏好和劳动供给冲击可以解释大部分中国环境污染的周期波动;三是技术进步和投资专有技术对环境污染产生了持续的正向冲击,而环境规制、消费偏好和劳动供给对环境污染产生了负向冲击,其中,环境规制冲击的持续时间较短,消费偏好的冲击仅在期初为正,长期为负,劳动供给冲击的持续时间较长。因此,在环境污染波动下,推动绿色技术进步、引导绿色消费、增加劳动人口供给等是抑制污染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我国户籍制度下的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本文考虑到现在还在我国普遍实行的农村与城市分离的户口政策,根据流向城市的农村户口劳动力的去向,将城市部门分为两个部门,建立了一个哈利斯—托塔罗模式的劳动力转移模型。并用这个模型分析了农村户口劳动力向城市劳动转移的经济效果。随着经济发展、改革深化,我国现行的户口政策必将发生重大的变化,本文为加快这方面工作的进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构建了一个经济增长—环境污染效应的研究框架,基于苏浙两省经济发展模式的差异,检验了两省经济增长—环境污染效应。结果表明,浙江省的经济增长—环境污染效应大于江苏省,浙江省城市化作用于环境污染的效应高于江苏省,对外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环境传导效应只存在于江苏省,两省劳动力转移暂不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经济增长质量指标体系可以从经济增长方式质量、经济增长过程质量和经济增长结果质量三个方面进行构建,利用中国1978-2010年的相关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就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质量三个方面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劳动力转移与经济增长方式质量及经济增长稳定性不存在长期稳定关系,但会增强经济增长协调性和经济增长结果质量,降低经济增长持续性.随着时间推移劳动力转移对提升经济增长协调性和降低经济增长持续性的作用会越来越大,而对增强经济增长结果质量的作用会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5.
马轶群 《管理科学》2022,(4):143-156
随着互联网金融井喷式增长,金融脱媒成为影响中国经济的现实问题。因为金融脱媒会改变货币政策的传导途径,已有研究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但鲜有探讨金融脱媒下不同货币政策规则的有效性问题。以金融脱媒对数量规则和利率规则的不同影响机理为切入点,使用数理方法分别推导出包含金融脱媒因素的数量规则和利率规则等式,基于此,构建一个考虑金融脱媒的DSGE模型,并在模型中加入技术进步冲击、投资专有技术冲击、消费偏好冲击、货币偏好冲击、政府支出冲击、劳动供给冲击、价格加成冲击和货币政策冲击等外生冲击,使用2003年至2018年中国的季度数据,全面系统地比较金融脱媒影响下不同货币政策规则的政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央银行执行的货币政策更加关注通货膨胀,金融脱媒弱化了货币政策的效果。面对金融脱媒,在利率规则下,调整名义利率幅度更大;在数量规则下,中央银行调整基础货币供给更稳健。②货币政策冲击的持续性在数量规则下明显弱于利率规则,金融脱媒对两类规则的持续性均有正向影响,但不足以改变两者的差异;政府支出冲击的持续性在两类规则下较为一致。③货币政策冲击对产出和物价的效果在利率规则下高于数量规则,金融脱媒使数量规则下较弱的货币政策效果变得更弱。④政府支出冲击在利率规则下长期效果明显,在数量规则下短期效果明显。金融脱媒强化了财政政策冲击,并有平滑财政政策冲击、避免经济过度波动的效果。技术进步冲击对产出有较强的持续正向影响,是政策效果所缺乏的,金融脱媒放大了技术进步的作用。⑤在利率规则和数量规则下,货币政策、政府支出、技术进步和投资专有技术等冲击贡献了绝大部分的产出和物价波动。利率规则下货币政策冲击对产出较小的扰动能使产出得到较大的增幅,这是数量规则无法获得的效果。无论哪种规则,货币政策冲击对物价波动的贡献均超过一半以上,是物价变化的最主要原因。中央银行在利率规则下行事,对物价的控制力更高。金融脱媒进一步提高了货币政策对经济波动的贡献。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丰富了金融脱媒对货币政策影响的研究,突破目前以货币政策传导途径为主的研究范围,不仅深化了对金融脱媒的理解,更为货币政策规则的选择提供新视角,研究结果将为中国在货币政策实际操作中选择有效规则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农业技术进步、劳动力转移与农民收入差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是我国收入不平等的重要来源。分析农业技术进步和劳动力转移对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一是我国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除非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能以更快速度增长,否则短期内很难缩小与东部地区差距。二是农业技术进步不仅对农民增收有直接作用,还会通过劳动力转移间接增加农民收入。人力资本、农业财政投入及市场化对农民增收均有显著贡献,自然灾害对农民增收影响为负。人力资本和市场化更有利于东部地区农民增收。自然灾害减少中部地区农民收入,对东、西部地区影响不大。农业财政投入对农民增收的作用在三大区域较为一致。三是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增收的直接作用拉大了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尽管经由劳动力转移的间接作用缩小了该差距,但不足以改变农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快速老龄化对我国经济产生广泛的影响,我国也先后实施"单独二孩"和"全面二孩"政策,以提高出生率来应对人口快速老龄化问题.然而,已有研究主要是基于过去人口变化的特征事实作出的,而我国在老龄化冲击下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将会改变人口原有的变化趋势,这是已有研究没有遇到过的新情况.本文以"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为契机,使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分析了我国人口老龄化冲击下出生率变动的经济效果,研究发现提高出生率总体上有利于应对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冲击,但也会付出物价上涨、经济波动增加及社会福利下降的代价.在以上结论基础上,本文做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文章构建了用于研究中国劳动力转移波动性的实际经济周期模型,对1978~2009年的劳动力转移进行实证检验,考察了技术冲击对中国劳动力转移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一是中国劳动力转移存在显著的周期波动性,与产出是顺周期;二是技术冲击可以解释中国经济波动的主要部分,尤其是技术冲击能够解释一半以上劳动力转移的波动;三是技术冲击对产出、居民消费、投资和劳动力转移产生了正向冲击,而对就业产生了负向冲击,其中,技术冲击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最大,对产出和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次之,对投资影响最弱。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