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卫武  黎金荣  刘霞 《管理学报》2023,(6):836-845
通过整合资源保存理论和选择补偿最优化模型,探索并构建了以情绪耗竭为中介变量,以目标平衡为调节变量的员工正念对工作幸福感影响的理论模型,揭示了正念如何帮助员工通过资源运用与融合促进工作幸福感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正念通过资源选择增加工作幸福感以实现资源增益效应;另一方面,正念通过资源补偿降低情绪耗竭提升工作幸福感,从而减少资源损耗效应。此外,目标平衡通过资源最优化不仅调节了情绪耗竭对工作幸福感的直接影响,还调节了情绪耗竭在正念与工作幸福感之间的中介效应,最终形成资源平衡效应,且当目标平衡越高时,情绪耗竭的中介效应越弱。  相似文献   
2.
黎金荣 《西部论坛》2012,(4):95-101
后危机时代,发达国家都通过修改现行的法律加强对金融消费者的保护,"金融消费者"的概念已成为了世界各国的共识。而我国关于"金融消费者"的概念在法学界一直存在争议,法律上更未明确其定义,导致现实中金融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侵害时无法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在混业经营的大金融背景下,金融商品与服务的综合化使得证券投资者、存款人、保险人的身份具有了共同的性质,将存款人、保险人与证券投资者依据金融领域进行划分,以不同的立法对其进行保护已失去了实际的意义。因此,应借鉴发达国家对"金融消费者"的法律界定,结合我国实际,确定"金融消费者"法律概念,制定《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专门法,以有效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  相似文献   
3.
在后危机时代背景下,金融消费者保护这一议题多次被各国政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一直被忽视,法律法规不完善已经无法适应金融市场发展的需要。对中美两国金融消费者保护制度进行比较研究,可以进一步认知当前我国在此方面的不足,并在借鉴美国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本土资源,设计出一个全方位、高效率的金融消费者保护法律制度框架体系,在后危机时代金融市场中更好地保护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从而推动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