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47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26篇
社会学   1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论哈尼族社会中的原始宗教李国文自古发生于云南古人类和原始族群的原始宗教,直至近、现代,大部份内容,仍不同程度地保留于云南各少数民族社会中。哈尼族原始宗教信仰与云南原始族群一脉相承,但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长河中,她们又根据自己居住的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生产...  相似文献   
2.
华亭鹤唳     
李国文 《领导文萃》2009,(8):101-104
秦朝的李斯,临终时,在刑场上对其同时受刑的儿子说,“牵犬东门,岂可得乎!”言下之意,不胜其悔。距李斯死后511年,晋朝的陆机,被押上刑场砍头前,也说过一句类似的名言:“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言下之意,同样也是不胜其悔。  相似文献   
3.
这是唐朝大贪官元载临刑时的一句话。也许是一种惯例,死刑犯被处决前的一刻,行刑者总是会问一声,你最后还有什么要求?元载两朝为相,为度知使,兼诸道转运使,官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主管财政的最高长官,权位极高,权限极大,相当于首相或总理。马上要砍脑袋的他,已经无谱可摆,无势可倚,只好哀求,“只求一刀毙命,愿得快死。”在场监斩的,观斩的,更不用说刽子手,都听到了,不禁好笑,那笑影里,分明有一句话,你也有孬种的一日!贪官污吏,在没有败露之前,无一不耀武扬威,神气活现,也无一不假作正经,大讲廉洁。一旦进行双规,隔离审查,一旦人赃俱获,证据…  相似文献   
4.
《三国演义》中的刘备以仁义诚信感召天下,从一个救了董卓反而遭董卓白眼的平头百姓,在讨卓的盟军中只是站在公孙瓒身后当跟班的卑微角色,终于成了鼎立的三雄之一,被曹操誉为“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的风云人物。他那时一无地盘,二无兵马,寄人篱下,能令世人刮目相看,他的仁义诚信确实起了一部分号召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时下一些暴发户,很难逃脱阿Q的“三满足”之梦:一曰获得报复的满足:幻想所有人见了他,都得求他:阿Q,饶命!”;二曰获得攫取的满足:幻想“打开箱子来”,可以“元宝、洋钱、洋纱衫”想要什么,就拿什么;三曰获得性欲的满足:幻想把吴妈、小尼姑,赵司晨的妹子,邹七嫂的女儿都弄到手。  相似文献   
6.
这位保卫和开拓南疆的汉代大将军,在戎马生涯的大部分时间里,称得上是一位“达而不执”的明智者,这是很不容易的。虽然在他生命最后的日子,“执而近拗”,遭致军事失利,犯了小人,死后被夺官削爵。重新审视这位将领的戎马生涯,确有很多值得吸取的教训。西汉末年,王莽为乱,旧的平衡完全打破,新的政局尚未形成,有实力、  相似文献   
7.
蔡邕之死     
蔡邕,东汉时期的一位全天候,简直于学无所不逮的文化巨匠。 南宋陆游有诗:“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这个中郎,就是蔡邕。到了元代,在剧作家高则诚的笔下,演绎出赵五娘寻夫的《琵琶记》,凄苦哀绝的她,所找的丈夫,也是这个中郎。宋时说唱、元时戏曲都以他为主角,敷衍铺  相似文献   
8.
淡之美     
淡,是一种至美的境界. 一个年轻的女孩子,从你眼前走过,虽是惊鸿一瞥,但她那淡淡的妆,更接近于本色和自然,好像春天早展一股清新的风,就会给人留下一种纯净的感觉.  相似文献   
9.
在祖国各古老民族的原始宗教和原始神话传说中,除对宇宙的形成和开辟提出发问并作出回答之外,对宇宙的形状、存在形式即结构等,也有所涉及。这是构成各古老民族原始宇宙观的一个重要部份。不过,远古时代人们由于生活实践范围的狭小,对整个宇宙的观察所得,乃是上有青天,下有大地,自己生活在天下地上之中心。因此,在各古老民族的原始意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纳西族也有与汉族相似的阴阳观,有其土生土长的演进历史。作者从纳西象形文字“卢”“色”的原始造字、读音、翻译与排列等方面考查了“卢”“色”二字的来源,认为二字最初是取自于客观自然界的实物实象,按照纳西族先民男女特殊头饰和席地而坐的习俗创造出来的。“卢”“色”最初是世间的一男一女,两个俗人,是纳西族原始先民的始祖,后来被当作“神”来崇拜,则是由对“卢”、“色”这对原始祖先的崇拜而演变来的。古代纳西族从对男女和公母的现象直观,然后经过对原材料的思维类比、综合、整理、概括和抽象出阴阳观念,反映了纳西族是一个善于思维和创造发明的民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