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劳动科学   8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篇
社会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周国良:上海市劳动争议仲裁委不久之前对2008年上半年全市的劳动争议案件进行了一个分析,结果发现在所有的劳动争议案件中,以劳动报酬为主要争议的占43.9%,而其中的加班工资争议占到44.9%.另外据我了解,在全国其他地区,加班工资劳动争议都呈现出迅速增长的态势.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中日法律文化交流的历史进程作了法哲学层面的探讨,着重论述了这一进程由输出到输入的转换:优秀的唐朝法律文化对日输出,使日本法律文化史上出现了“模仿唐时代”;清末变法引入日本的法律学说和制度,改变了中国法律文化的传统走向。作者认为,法律文化的交流也遵循着文化交流的一般规律——高低势能的渗透与消融,选择借鉴外来法律文化的优长处是一国法律文化具有生命活力的标志。 作者是我院法学系八八级博士生。  相似文献   
3.
<正> 法律监督是阔家机关、公民个人和其他社会力量,为了保证法律准确有效地实现,对其运动过程的监察和督导。我国的法律监督包括权力机关的监督,行政机关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和社会监督。  相似文献   
4.
社会救助的城乡统筹需要以法制化为必要条件,而法制化的基本线索可以在公民权利与国家责任、一般规则与特殊情况的范畴间渐次展开。公民拥有请求社会救助的基本权利,就必然要求国家承担相应责任。国家责任原则的落实又需要完成中央与地方间的职权配置,并提供一般规则的清晰设计与特殊情况的准确处理。  相似文献   
5.
一 西方法学界围绕法律和道德的关系进行了旷日持久的争论,形成了两个对立的营垒。 (一)法律和道德分离论 纯粹法学派的开山鼻祖凯尔逊主张在法律领域内要完全排除任何道德的因素。他认为,道德属于伦理学的研究范畴;而法律则属于法学的研究范畴,  相似文献   
6.
加班工资争议的处理与预防处理渠道周国良:综合现有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等,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加班工资支付发生的争议,有多种处理渠道。第一,协商。  相似文献   
7.
劳动合同法创设了一系列新制度、新规则,但实践中用人单位会采取五花八门的手段规避这些新制度、新规则,使刚走上社会的劳动者陷入到一些沟沟坎坎之中。为了让大学毕业生对这些招术有所认识、防范,我们主要归纳了大学毕业生要注意迈过劳动合同的十个“坎”。  相似文献   
8.
在运用国家权力促进劳动保障法律准确有效实施中,劳动保障监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劳动法发展的历程中,就是因为其他社会监督力度欠缺,才由政府构建了专门的劳动保障监察制度。没有监察,劳动立法只是一种道德运用,而不是有约束力的社会纪律。劳动保障监察在劳动关系中为劳动者建立了一道国家力量的保障机制,充当着保护劳动者的“社会警察”。在我国,劳动保障监察的范围涉及了劳动关系的各个方面,其主动监察和具有国家强制性的处罚功能也是其他方式,尤其是劳动者自身所没有且不可或缺的,但《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实施有…  相似文献   
9.
黎建飞 《中国劳动》2004,(11):24-26
高法《征求意见稿》着眼于《劳动法》实施中存在且突出的问题,对于准确适用法律、解决司法审判中歧见与纷争的重要意义自不待言。值此征求意见之机自陈己见,谈谈《征求意见稿》中对审理工伤案件解释的二点意见。一、工伤案件的性质和诉讼主体劳动争议案件的性质是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因建立和实现劳动关系的纠纷。劳动关系的主体是由特定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构成,劳动争议案件的当事人必须一方是企业、事业、机关、社会团体或私营业雇主,另一方是劳动者本人。当我们将工伤案件作为劳动争议案件后,工伤案件的诉讼主体也同样受此规制。对于…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