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5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83年8月8日,阿依夏木满怀友谊和幸福,告别了西安市第五人民医院,告别了西安古城,登上了西归的列车。躺在卧铺上,她回忆着在西安十一个月的日日夜夜……1982年9月9日,阿依夏木从乌鲁木齐乘火车到达西安,来  相似文献   
2.
敬爱的哈力克哥哥: 真没想到,在分离40多年后,我们终于找到了你……阎飞伏在小桌旁给他的维吾尔族哥哥回信。这已是他第三次坐下来写这封信了。公元1977年6月,粉碎“四人帮”后的第一个夏天。阎飞正在甘肃裕固族地区深入生活。忽然,一封从新疆寄来的信经北京辗  相似文献   
3.
团结的新疆     
1982年11月10日下午4时,在乌鲁木齐人民剧场前面,红领巾们挥动手中的大红花,欢迎出席新疆首届民族团结表彰大会的506名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代表。红领巾们手中舞动的大红花,和代表们胸前佩戴的大红花交相辉映,令人感到冬日的新疆一派春光。身着各民族节日盛装的代表们满面春风,带着新疆各民族一千三百万人民加强民族团结的诚挚心愿,自豪地走向会场。新疆党政军领导同志站在会场门前两侧  相似文献   
4.
张海迪是在党和人民哺育下成长起来的一代新人的杰出代表,是八十年代的新雷锋。她的事迹在各族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党中央发出指示,中央领导同志题词,号召全国各族人民深入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这是我国政治生活和思想建设中的一件大事。我们要热烈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把学习张海迪活动广泛开展起来,并在学习和实践中进一步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发扬张海迪精神,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六届全国人大会议之前几天,我专程到湖南访问了全国人大代表、湘西龙山县召市公社前卫大队七队土家族社员向仁忠,他是湘西最早的几个“万元户”之一。因为湖南的代表已经在长沙集中,准备六月初上北京开会,我便到代表团的住地访问了他。向仁忠今年49岁,个子不算高,在湖南人里算中等个儿,在他的身上有一种既精明  相似文献   
6.
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天山南北响起雄壮的军垦战歌,军垦战士用双手在新疆大地上绘出壮丽的画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了巩固国防和边疆建设,曾做出卓越贡献。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后,我们飞抵新疆,访问受人敬重的军垦战士们。光荣的历史兵团办公大楼的会议室里,司令员陈实、政委阳焕生、哈萨克族副司令员夏尔希别克热情欢迎我们。阳政委详细地介绍了1954年12月兵团组建以来的全面情况。他的话把我们带进了兵团战士和新疆各族人民共同流血流汗、艰苦创业的历史画面: 我们的人民共和国刚刚诞生不久,戈壁荒原的夜色中,燃起了一堆堆篝火。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  相似文献   
7.
6月17日下午,我们访问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阿木冬·尼牙孜同志。请他谈了今年四月他和王恩茂同志的南疆之行。他说,汉族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互相信赖,互相支持,让人们感到新疆大有希望。王恩茂同志一路上表现出来的好思想好作风,使他想起许多汉族老干部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关心和培养。他说:“汉族干部常常讲新疆少数民族对自己的支持和爱护。但是我要说,如果没有汉族老干部对我们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和关怀,我们少数民族干部怎  相似文献   
8.
深夜,北京宣武门外,已是万籁俱寂。坐落在牛街礼拜寺东面的国家民委招待所205号房间里,一位铮铮铁汉伫立窗前,凝望灯火映照的星空,进入无边的遐想。他就是党一手培养起来的新疆第一批维吾尔族优秀干部之一的铁木尔·达瓦买提同志。明天是九月一日,他将以代表身份参加党的十二大。此刻,他心里在想:“没有共产党哪有我铁木尔的今天。”他的脑海中也  相似文献   
9.
亲爱的读者,您还记得本刊一九五七年创刊号上登载的那篇《彝族之鹰》的通讯吗?那是写的彝族青年飞行员杨国祥插翅飞上蓝天的事迹。事隔二十三年了,他怎么样了呢? 最近,他被聘请在八一电影制片厂担任拍摄故事片《飞行交响乐》的顾问。记者借此机会,对他进行了采访。杨国祥和二十三年前刊登的照片几乎没有多大变化:细高的个儿,一双犀利而又闪烁着智慧光芒的眼睛;只是两鬓略添了一些白发,额头起了几道皱纹。他  相似文献   
10.
天津的桂顺斋糕点,与祥德斋糕点和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耳朵眼炸糕齐名,号称“两斋三绝”。它生产的清真食品,以酥、松、绵、软、甜、鲜、香、亮赢得顾客,饮誉津京,蜚声中外。名誉厂长、老书记王日珍,回族,今年71岁,精神矍铄,极健谈。回忆起桂顺斋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不无感慨地说:“从有桂顺斋那天起,它的糕点不但受到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群众欢迎,同时也受到其他各族人民的喜爱。我真想活一百岁,看着桂顺斋更加兴旺发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