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2篇
综合类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正> (一) 乾隆五十二年(公元一七八七年),几个客商从苗区内地买了一批耕牛赶往汉区贩卖,途经湖南省凤凰厅栗林汛勾补寨附近,突被一伙强人劫走了。栗林汛驻军把总刘成玉同几个百户前去捕“贼”办案。他们不问青红皂白,一意株连勾补全寨苗民,从中大肆敲榨勒索。勾补苗族人民平日多受胥役“客民”欺凌,对官府兵弁早怀恨在心,今又蒙此不白之冤,更为不满。在苗民石满宜、龙官音等人组织下进行了说理斗争。把总刘成玉强行捕人,石满宜便组织了武装反抗。坐镇镇竿镇的湖南分巡辰、沅、永、靖兵备道员王家宾闻禀后,立即通令“千里城防”戒严,命镇竿镇前中左右四营分兵把守要塞关  相似文献   
2.
<正>跳鼓是苗家最普遍最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活动,   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对增进身心健康大有益处,在湘西苗区尤为盛行。从近代群众的跳鼓活动来看,赛鼓的标准主要是技巧性和灵活性,而不是艺术性或思想性(当跳鼓作为歌舞形式出现时则例外)。跳鼓表演需脚跳手击腰旋体转,多用内功,讲究气质,体力消耗颇大,是一项全身运动的体育活动形式。它要求套路准确、技术熟练、气质刚毅、功夫精深,而不加任何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3.
<正>治苗问题,是我国封建社会中一个十分突出的民族问题.历代封建王朝,特别是明清两朝,为了掠夺苗族人民的物质财富,奴役苗族人民,无不挖空心思,压服和愚弄苗族人民.清代乾隆、嘉庆年间,民族矛盾已激化到不可调和的程度,于是,爆发了轰轰烈烈的乾嘉苗民起义.为了进一步制服苗族人民,统治阶级内部出现了一批着力研究治苗问题的官员,且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政治主张.其中最著名的有两位:一位是当时任四川  相似文献   
4.
<正>《治苗论》是傅鼐的代表作,也是清末制定治苗政策的反动理论依据.其社会实践,主要是以傅鼐为代表的清朝统治者对苗族人民的血腥屠杀和反动统治.傅鼐是和琳治苗主张反对派的代表人物.他是浙江山阴县汉人,在湖南苗疆先后任过同知、兵备道员以及“总理苗疆边务”大臣等职.他站在维护封建统治阶级利益的反动立场上,总结了历代封建统治阶级征剿苗民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把封建主义种族歧视  相似文献   
5.
“舞吉保”是苗语东部方言对技击操练的通用语,汉语直译即耍武打。它是苗族民间传统体育的主要项目之一,从其套路结构的基本原理及动作的一般规律来看,“舞吉保”同汉族和其他一些少数民族通行之国术,特别是南拳有着一定的亲缘关系。可是,无论从内容或形式来分析,“舞吉保”都独具其地方民族的显著特点和风格,它是一项以提高搏斗技能为主旨而又能获“健体延寿”之益的古老的全能运动。  相似文献   
6.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澄清各民族历史,调查研究他们的政治、经济、文化,探索他们发展的历史进程及现状,分析、研究并掌握他们的民族心理素质,是增进各民族之间互相了解,维护平等,加强团结的先导工作,也是科学地认识各个民族和科学地发展繁荣各民族经济文化所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环节。故本文从绥宁历史与现状入手,就清代治苗政策同题作一考查与分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结合社会语言学、民族学、历史学和地方志的材料,初步探讨了甘肃省永登县“薛家湾人”的族源问题。作者认为,“薛家湾人”有着强烈的“苗族情结”,还保存着大量的“古苜语”词汇,他们可能与我国南方的苗族有着渊源关系,而绝对不是从中亚等地区移居来的吉普赛人的后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