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正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我们应该尊重和珍惜每一种文化。孟凡行(以下简称孟):色音老师,首先我对您在百忙之中专门抽出时间接受我的访谈表示感谢。我们知道,二十几年来,您一直在文化人类学、民俗学领域勤奋耕耘,取得了不菲的成就,引起了学界的瞩目。您学术基础宽厚、视野开阔、涉猎多门,在文化人类学、民俗学、宗教学、文化遗产学等领域都提出了一些颇具创新意义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南京云锦具有的实用功能、审美内涵、象征意义等多元综合价值是因传统社会的特定需要而形成的.进入当代,云锦所附带的神圣、权贵等象征意义失去了原有的社会生态,实用功能亦随之弱化,审美属性逐渐凸显,甚至成为云锦的主要特征.然而,唯美倾向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云锦传统的连续性和生命力的整体性,导致其在当代传承过程中矛盾重重.这是很多传统手工艺存在的共性问题.因此,依据传统手工艺要素特点营造审美空间,涵育新的人文生态,助使当代人获得连续、完整的审美经验,实现传统和当代的"连接",在充盈当代人精神空间的同时实现传统手工艺的活态传承是一条值得探索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3.
打赢脱贫攻坚战后,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成为中国乡村发展的主要目标。其中乡民思想意识的现代化是深层目标,主要依靠文化建设实现。环境改造和景观建设是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乡民思想意识现代化的载体打造工程,也是民族视觉形象重塑的过程。民族视觉形象重塑面临全球化挑战,双循环发展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延迟了全球景观趋同化影响,为民族视觉形象的自主转型创造了机遇。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具有体系性特征,乡村文化建设宜以构建文枢和梳理文脉为着力点,体系化呈现民族视觉形象,建设好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人类学、民俗学村落研究脱胎于西方的部落人类学研究,而西方人类学语境中的部落和中国的村落有着很大的不同。就两者的结构来看,村落有着部落所不具有的以村落边界为限的内外部多级结构,而其外部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村落边缘。由于学界长期以来对村落边缘的某种忽视,使中国学者在建构本土理论的过程中难以摆脱部落人类学的影子,从而存在对村落认识不够彻底的现象。文章通过对费孝通、施坚雅、杜赞奇等人相关理论的吸收,提出了村落边缘的概念,并初步分析了这个概念的理论潜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