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5篇
丛书文集   14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清代陕北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之一就是市镇数目显著增加和市镇网络体系的形成。清代陕北市镇网络体系是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它有力促进了陕北地域资源的有效配置,拉动了陕北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2.
张荫棠治藏的思想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时张荫棠在西藏被中央政府委以重任,这一任期虽然短暂,但他对治理西藏提出了一整套方案和设想。张荫棠治藏的思想资源来自四个方面: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中国近代变法维新思想、西方现代思想、西藏地方宗教思想。如何协调和平衡这些思想资源,是张荫棠治藏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在晚清边疆危机中,张荫棠主要想运用中国近代变法维新思想和西方现代思想,来改变落后的西藏使之富强,以最终维护国家在西藏地方主权。张荫棠治藏策略中潜藏着内在的思想冲突。  相似文献   
3.
光绪三十四年(1908)三月二十日,张荫棠以大清国钦差全权大臣、西藏查办事件大臣身份,与英国代表韦礼敦拟订《中英藏印通商章程》。《章程》全文在当时报章一经刊登,即引发时被任命驻藏办事大臣的赵尔丰的异议。本文主要梳理了赵尔丰、张荫棠关于《中英藏印通商章程》的争论及清廷对争论的裁决。赵尔丰与张荫棠当时所处位置不同,他们思考问题的出发点不同,赵尔丰由于过去的"事功"显得进取与强硬,而张荫棠处在外交谈判位置"妥协"恐难免。《章程》整个谈判过程是张荫棠与外务部不断协商并在其领导下进行的,外务部清楚谈判过程的艰难与反复,故指出赵尔丰"陈议虽高而于事局不无隔膜",清廷最高统治者最终也同意了外务部观点及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4.
康欣平 《西藏研究》2023,(5):69-76+161
1905年,年仅18岁的钟颖在四川开始召集训练新军,至1909年新军成,清廷派其率军赴藏。年轻的钟颖能练成这支赴藏川军,与其父晋昌大力支持有关。晋昌是义和团运动时期抗击八国联军入侵的满人将领,后在列强施压下被清政府发配成都。钟颖率军赴藏遭遇西藏地方政府的阻拦,赵尔丰派边军护送,赵认为他畏惧胆怯。钟颖率军到达拉萨后,驻藏大臣联豫并不看重他,而更重视罗长裿,波密之役中钟颖颜面扫地。辛亥革命爆发后,钟颖仇视革命并采取行动企图扑灭它。清王朝覆灭后,钟颖顺应潮流,出任民国驻藏办事长官。由鼎革引发的西藏混乱和冲突愈演愈烈,钟颖考虑驻藏川军安危,也是促使冲突加剧的主要原因之一。由钟颖负责清末民初西藏一系列事件,高估了他在这一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至二十三年(1897年)的瞻对归属事件,从起初"收回"归四川倾向到最终裁定"赏给"西藏地方,清廷及其官员经过争议及反复权衡,争议实则反映了清廷在内外矛盾之中的筹边思路冲突。以颇具雄心而积极"经营"的鹿传霖被开缺四川总督为转折标志,说明1897年的清王朝内部在"赏给"西藏瞻对裁决之中,"怀柔"甚至"无为"的筹边思路被认可被执行。最终的裁决结果为清廷统治者根据历史"情势"的一个判断。  相似文献   
6.
《西藏宦游之回忆》为全绍清回忆1906-1907年间随张荫棠入藏暨在藏期间的经历与观察,发表于1930年第4卷第6号的《旅行杂志》.文前有“作者附志”对此回忆稿的出炉做了说明,由此知,《西藏宦游之回忆》为全绍清在国立清华大学之演讲、由斯东记述而成.在晚清西藏地方史研究中,张荫棠查办整顿藏事颇为学人所重视,然取材多取于《清实录》、相关奏牍等有限几种,且多限于政治史的范畴.《西藏宦游之回忆》虽为二十多年后之回忆,但为亲历者讲述,为后人描绘出一幅其随张荫棠入藏在藏期间的西藏社会图景,其史料价值颇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7.
西藏游记     
《西藏游记》为刘曼卿第一次入藏归来后所写,发表于具有国民政府官方背景的《时事月报》1930年第3卷第1期.文前有“编者誌”对刘曼卿进藏及归来均有简要介绍.本文堪称是刘曼卿自己最早介绍入藏经过及在藏的主要事迹,按刘在文末所讲“余于六月一日,始行离藏,由印度经香港,海道返京,时已七月二十五日矣”,而本文即发表于《时事月报》当年7月号.刘曼卿《西藏游记》文虽短,但其史料价值不容忽视,可与其后来所著《康藏軺征》相印证.  相似文献   
8.
明清陕北市镇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在商品经济推动下,陕北地区形成了一大批较有特点的市镇,按其形成原因可划分为交通型市镇、军事型市镇、边界型市镇,据其经济层级又可区分为标准市镇、中心市镇和地方城市。战争平息之后,这些市镇的存在与兴衰,主要与地域经济有关。  相似文献   
9.
有泰与联豫在西藏期间的交往中,有对联在态度上有一个前倨后恭的变化过程.这一变化过程与清末张荫棠查办藏事相关.遭受弹劾的有泰对给予其一定帮助的联豫,充满感激之情,进而在态度上产生转变.有泰对联豫前倨后恭的态度变化出自真实情感,而非见风使舵、表面逢迎.  相似文献   
10.
1925年,朱绣记述联豫与十三世达赖喇嘛“失和”.是由于联豫亲自和派员检查达赖行李所致.笔者翻检相关史料,认为联豫与十三世达赖喇嘛“失和”及达赖第二次出走,实则为清廷对西藏治理思路措施的变化与达赖对清廷西藏治理措施不满之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