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4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熊文彬  廖旸 《中国藏学》2017,(3):150-165
措钦大殿是1416年哲蚌寺修建伊始的主要建筑单元之一,其内转经道在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之间因殿堂改建而被废弃。现存内转经道西段和北段保存的文殊菩萨、白伞盖佛母曼荼罗和善逝八塔、药师佛曼荼罗等壁画不仅配置独特,而且在保留元代风格特征的同时,吸收了内地汉式童子等母题和堆金沥粉等技法,是元明过渡时期西藏艺术的重要遗珍。对于元明之交西藏佛教艺术的题材、图像配置及其含义、风格和汉藏文化交流的研究,这些题材和风格都是不可多得的材料,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2.
印度大班智达、大菩提寺寺主室利沙于永乐十二年(1414)抵达北京,后曾游五台山,受封大善大国师.此前他途经加德满都河谷与西藏的拉堆绛、江孜等地,文章辑录了藏文文献关于他在上述地方开展宗教活动的记载.文章通过对照汉藏文材料,对室利沙的入华因缘、佛教修为及其对汉藏佛教艺术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廖旸 《中国藏学》2023,(5):21-34+212
元代回鹘僧必兰纳识里以元成宗替僧身份登上历史舞台,为元仁宗所用,在文宗朝的政治斗争中未能善终。必兰纳识里于正史有传,简笔勾勒出其特长与宗教身份、职位升迁。历史、佛教史、语文学、民族学等多领域的研究者已深度挖掘各种相关资料进行补充,并从不同角度充分展开探讨。文章立足于既有研究成果,从必兰纳识里的多种名号入手、结合职衔等线索,从文汇、序跋等佛教文献以及金石材料中挖掘信息,尝试辑补其事迹,进行跨学科综合辨析。必兰纳识里以通擅多种语言的才能担负起沟通职责,正为元朝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程所需,其翻译与创作展现出佛教文化所承载的跨民族多元文化的接触与融通。  相似文献   
4.
青海乐都瞿昙寺瞿昙殿壁画内容辨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继胜  廖旸 《中国藏学》2006,(2):191-202
瞿昙殿是青海乐都瞿昙寺中最早建造的佛殿,建成于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其建筑为设置礼佛道的早期样式,西北地区很多明代前期寺院的形制及壁画内容都仿照瞿昙殿,如甘肃永登连城的妙因寺万岁殿、卓尼石门寺大雄宝殿等,瞿昙殿壁画内容的辨识对分析14-16世纪藏传佛教图像学具有坐标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