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5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加强汉、藏因明的交流对了解汉传因明及藏因明的历史与流交,全面把握中国因明实质、推动因明发展以及推进文化融合、民族团结有重要意义。当前,汉、藏因明的交流有很大进步,在组织机构、学术会议、课题合作等方面都有所突破,但是依然存在诸如大局意识不足、交流平台欠缺、语言障碍、共同话语基础缺乏、人才流失等困境,我们需要从建立语言互译平台、加强义理对勘文本互译、充分挖掘因明的社会功用、加强人才培养和交流以及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的功能等多方面着手,共同推进汉、藏因明的充分交流,推进中国因明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因明的“合离”与“分离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因明的推理规则多从因三相分析,但无人认为因明的“合离”即“说因宗所随,宗无因不有”是一条因明中的重要的推理钡则,最多有人认为这是讲喻的结构的。我们认为它与现代逻辑中的一条最重要的“分离规则”有异曲同工之效。从逻辑的角度  相似文献   
3.
2008年10月13-15日,由中国逻辑学会因明学专业委员会、西北民族大学主国办,甘肃民族出版社协办,西北民族大学藏语言文化学院、杭州佛学院承办的中国第四届因明学学信研讨会在甘肃兰州召开.  相似文献   
4.
传统实践概念未能充分体现其自身所固有的人文意蕴.新的实践观念一方面将保护自然、完善自然的意蕴包含进来,另一方面将生态实践提升为基本的实践形式.  相似文献   
5.
促进公众参与是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的务实之举,探析公众参与意向则是在无法观察到公众参与行为时的通行做法。针对赛加羚羊(Saiga tatarica)这一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濒危物种,以来自16~40岁的536个中国公众的调查数据为样本,基于拓展的计划行为理论,从态度、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保护知识和社会人口特征5个方面出发,运用描述性统计和结构方程模型探析年轻公众的保护参与意向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受访者对赛加羚羊保护持积极态度,感知到参与保护的责任和社会压力,保护参与意向高,但对赛加羚羊了解有限,认为参与保护有一定困难;(2)规范、知觉行为控制、态度、保护知识和学历依次对保护参与意向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影响程度由强到弱;(3)量表信效度和模型拟合度良好,拓展的TPB通过了实证检验,可以有效解释保护参与意向。为促进公众参与赛加羚羊保护,建议加强科普宣教、拓宽公众参与保护渠道。  相似文献   
6.
工科院校综合化进程中的文科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工科院校正从原有的单一工科发展模式向包含高水平文科专业在内的综合化方向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体现了社会发展的要求。但是,由于在工科院校怎样办文科、怎样办好文科的问题上缺乏应有的理论指导和可资借鉴的经验,致使目前工科院校的文科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因而,只有加强这方面的探讨,逐步认清文科发展的规律和要求,制定相应的策略,形成有特色的模式,才能使这一发展战略真正得以实现。一、工科院校文科发展面临的困境别敦荣博士认为,我国理工科大学文科建设中存在着四个方面的误区:一是学科种类发展贪…  相似文献   
7.
1985年沈有鼎先生在一次讲《墨经》的课程中指出:“‘攸,不可两不可也’,在‘不可’中间加‘两’字,‘不两可’是矛盾律,‘不两不可’是排中律.”并且认为:“《墨经》拿不常用的‘攸’用为逻辑术语,是说一对矛盾判断,过去把‘攸’完全改为‘彼’是没有脑子的.”沈先生还让我们把有的“彼”字改为“攸”.除了把“彼”改为“攸”,我们持相反意见外,其余我们认为沈先生的见解都是正确的.我们认为把“彼”都改为“攸”不一定合适的理由如下:一则张惠言据说校经,作“彼”.二则“攸”一般放在动词前面,组成名词性词组,相当于“所”,如“君子有攸往”(《周易·坤卦》).或者放在主语与动词或形容词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就”,如“风雨攸除”(《诗经小雅·斯干》).或者作处所讲,如“为韩结相攸”(《诗经·大雅·韩奕》).也就是说,“攸”字多用于动词前面或放在主谓之间,不如“彼”灵活,指代性更广泛.还有更主要的一点是,“攸”的古汉语涵义“所”、“就”、“处所”与辩似乎没有什么必然联系,而“彼”有“相对”的涵义,它可作指示代词,指代“那”与“此”相对,如“息壤在彼”(《战国策·秦策二》),又可指代“别人”、“对方”与“己”、“我”相对,如“知己知彼”(《孙子兵法,谋攻》),而辩不能一人去辩,  相似文献   
8.
应成论式最早发源于古印度,后传入西藏,经过藏族僧人及学者的研习与整理,最终被确立为正式的因明论式,成为藏传佛教中极具特色的一种论式。本文主要从藏传应成论式的渊源及其传入与确立为出发点,对其进行了论述,并重点研究了其内容规范与形式化的问题,力图以符号化、公式化的方法来剖析其内部结构,展现其精髓所在。  相似文献   
9.
过论作为因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它的研究一直囿于传统的分类方法,这似乎限制了人们对过论,进而对因明的认识、思考和研究。文章试图借鉴逻辑学的二分法,用形式和非形式谬误来重新划分因明的三十三过,以探索认识因明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四句否定新解季冠芳张忠义四句否定在早期佛教经典中就有初步的形式,而到龙树时期臻于完善。四句否定的基本模式常举的是(1)有;(2)无;(3)亦有亦无;(4)非有非无。本文从逻辑的内部否定与外部否定来探求其合理性及不尽完善之处。有的学者认为,龙树的四句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