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9篇
综合类   7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十六大精神指导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工作,是新时期对民族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为此,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工作要把贯彻"三个代表"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要把大力发展经济,提高农民收入作为建设少数民族地区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为了推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笔者认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应建立农业社会化生产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市场化程度,使农业经济既有市场机制活力,又有制度保障,从而实现农业的良性循环发展。 一、社会化与经济效率  相似文献   
3.
追溯拉祜族跨境迁徙历史,主要有三次大规模从中国向境外的迁徙活动,其中有两次直接受宗教因素的影响。在缅甸生活的拉祜族向泰国的迁徙,也明显受到宗教力量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宗教交流依然是中、缅、泰拉祜族跨境互动中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在中、泰之间的拉祜族因亲缘关系和贸易而关系交流互动的几乎没有,惟一呈现出来的是基督教会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宗教因素之所以如此深远地影响着拉祜族跨境流动,与拉祜族整个族群社会的发展进程缓慢和个体力量薄弱有关。宗教介入拉祜族社会之后,很快产生出集体意识,对个体形成庇护关系,促进了族群的社会整合。从逃避战争追随宗教领袖的迁徙到受宗教团体影响的族群跨境迁徙和互动,反映了拉祜族个体对集体或组织化力量强烈依赖的主观期待性和客观必然性。  相似文献   
4.
试论中国古代实施禁榷制度的目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禁榷制度作为国家垄断经营制度 ,是国家凭借其行政特权将一些重要的商品的生产经营权利收归政府 ,从而获得其正常经营利润和垄断收益的经济行为。实施禁榷制度的主要目的是获取最大化的商业利润。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经济发展进程中非正式制度约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制度是经济增长的源泉,作为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非正式制度,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或阻碍作用。少数民族经济发展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其中主要因素是受到诸如产权意识模糊、财富积累意识差、传统观念固化和传统风俗习惯等非正式制度因素的制约。因此,要促进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应通过培育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模式,利用正式制度强化其产权意识和经济理性,以及促进少数民族知识发展等途径来促进非正式制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6.
目前,云南少小民族贫困问题十分突出,导致部分人对其有误解.对于少小民族而言,在面对来自政府的扶持政策推动时,他们只能根据自身所处的环境条件和自我的认知能力,以"有限理性"应对.在设计相关扶贫项目时,需要从"有限理性"这一假设出发,激发少小民族的"自主发展意识",使其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制定各种经济社会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7.
从云南的情况可以看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实施农业直补政策的实施效果与内地农村有明显差异:种粮补贴对粮食增产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效果不明显;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机补贴多用于改善山区农村交通状况,而非政策目标所指向的提高机耕作业率;退耕还林补贴效果显著,并非由于退耕还林补贴的发放,而是林权制度的明晰化和规范化。由此我们认识到,应充分考虑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的特殊性,因地制宜地制定政策,以推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8.
《水浒传》是以富民为主角、以富民无处不在为社会背景所展开的文本写作,这正是宋代"富民"阶层崛起、"富民社会"逐步形成的历史图景的文学叙事。《水浒传》所描述的富民并非"由富而贵"实现阶层上升的群体,而是力图"以富求贵"却难以达到目标的群体。他们大多数人走向为吏之路,说明了"富民"阶层在成长过程中寻求社会地位上升之路并不容易,他们试图通过多元化的选择在基层社会获取更好的生存环境和一定的社会地位。当这些努力未能达到目标时,他们剑走偏锋试图走"造反招安"之路达到"做大官"之目标。《水浒传》"造反招安"的故事叙述,深刻反映了宋以来中国传统社会"富民"阶层对社会地位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9.
云南少数民族村寨经济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 ,云南少数民族村寨生产力获得了释放 ,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 ,但是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仍处于落后状况 ;村寨具有生产经营条件差 ,经济发展不平衡 ,经济活动有民族特色 ,产业结构具有初级多元化的特点 ;村寨经济发展中存在技术落后 ,生产未形成规模经济 ,少数民族传统手工业发展不足 ,市场观念淡薄等问题 ;应通过生产结构调整 ,发展特色产业 ,加强教育和政府扶持力度等手段促进少数民族村寨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进入 90年代以来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滞后 ,地区差距扩大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为了有效解决西部发展问题 ,在进入 2 1世纪之初 ,我国政府调整了区域发展政策 ,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 ,并制定了具体政策、措施 ,以加快西部发展的步伐。在这一历史发展机遇中 ,西部地区如何找准路子 ,实现区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是政府和经济研究者关心和研究的重点内容 ,这一研究应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西部地区经济落后的原因 ,二是如何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下面我们从制度方面对西部地区发展问题作些探讨。一、制度因素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2 0世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