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9篇
丛书文集   5篇
  201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西藏新闻事业的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藏新闻事业起步较晚。直到五十年前,在高原12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上,绝大部分居民尚不知报纸为何物。和平解放以后,一张印数不多的油印小报悄然问世,给封闭的西藏骤然推开了一扇了解全国、观察世界的明亮窗扉,受到民族中上层人士、寺庙僧尼和知识分子的喜爱。油印小报很快发展为天天出版的铅印大报,开创了西藏新闻事业的先河。经过近半个世纪的艰苦努力,各种大众化传播媒体像滚雪球似地发展壮大,逐步形成了一个包括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等传播手段,拥有2200多名各民族新闻工作者的现代化新闻传播网络。西藏已经不再封闭、  相似文献   
2.
土家族诗人汪承栋身材矮小、干瘦,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只有两窝莲花的重量”。他不重修饰,衣服总是皱巴巴的,还不时错襻了钮扣。然而,他的诗篇却很有份量,字斟句酌,热情而又奔放。先后出版和发表过九本诗集、一本散文集、两部电影文学剧本。汪承栋1931年出生在湖南省西部一个土家族、苗族、汉族杂居的村寨里。山高、林密,古老、闭塞,好象一个被隔绝了的世界。汪承栋在学校读书时,不敢承认自己是土家族,旧社会民族间的歧视,使他活似一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西藏经济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西藏的文学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前期短暂的高峰之后,西藏文学在80年代开始"井喷","雪野诗"和"西藏魔幻现实主义"登上文学历史的舞台,藏文新文学创作日新月异,纪实文学开始崛起,小说创作更是有了新的突破.新时期出现的一大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作家和文学精品,不仅生动展示了新西藏的时代精神风貌,也实现了西藏文学"从高原走向世界"的梦想.  相似文献   
4.
解放以后,我国文坛出现了许多反映藏族生活的文学作品,逐步揭开了“世界屋脊”神秘的面纱。今天一提起西藏,人们脑海里就会映出雪山、草原、奔腾的雅鲁藏布江,闪闪发光的金顶;看到剜眼,剥皮,凶残的统治者,木登登的农奴;接着,耳畔又响起了“青稞美酒令人醉”,“共产党来了苦变甜”悠悠扬扬的歌声……。 难道这就是丰富多采的西藏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吗?问题就在于,一部优秀文学作品一旦问世,既使人大开眼界,也容易变成某种模式和框框,遮挡住后来人的视线,束缚着创作者的手脚。要突破它,需要作家直面生活的胆识,艺术创新的勇气。 一位年青的藏族作家登上了高原文坛。他公开宣称:“我不愿踏着别人的脚印走路,也不愿意踩着自己的脚印走路。”象一头不肯安静的小鹿,在社会主义文苑里四处  相似文献   
5.
十八世纪初叶,是西藏历史上的多事之秋。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文坛上升起了两颗灿烂的明星:一个是著名的爱情诗人仓央嘉措;一个是杰出的小说作家策仁旺杰。他们都曾经被先后推上政治舞台,前者被选定为六世达赖,成为善男信女顶礼膜拜的偶像;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当代藏族作家成长经历和作品特色的分析,将藏族作家分为四个类型;通过对这四个类型作家群的小说作品的具体剖析和研究,以及对作品中不同文化内涵的比较和挖掘,全面、客观地梳理、总结和评介了新时期的藏族文学。由于作者本人就是当代西藏文学的创作实践者和评论者,同时对藏族作家有较广泛和深入的了解,因此,本篇关于当代藏族作家的文章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汪承栋同志是当代一位有影响的土家族诗人。先后出版过五部短诗集、四部长篇叙事诗、一部散文集,还在报刊上发表了两个电影文学剧本和一些短篇小说。这些作品绝大部分是描写藏族生活的,诗句优美,思想隽永,较全面地反映了西藏地区和平解放、平息叛乱、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斗争。在西藏社会主义新文学中占有突出的地位。 认真探讨汪承栋的诗歌创作道路,分析他的艺术特点,指出其利弊得失,不仅有利于汪承栋今后的创作实践,攀登新的高峰,对于我国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或许也能小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藏族地区文学是我国当代文学的一个特殊领域。它与腹心地区和其他少数民族地区新时期十年文学有相同之处:一起从“四人邦”文化专制主义和“左”的政治气氛中解放出来,同样受到包括西方现代派等各种文艺思潮的冲击,在波澜起伏中得到繁荣和发展。但是它的发展方式和表现形态却很不一样。特殊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阶段,特殊的民族历史文化和在民族  相似文献   
9.
拉萨有一个“门孜康”。“门孜康”是一句藏语,“门”就是“医”,“孜”是“算”,“康”是机关的意思,所以也有人称它“医算局”。这是一所从事疾病治疗,研究和培养藏医、天文人材的专门机构。它成立于1915年,至今已经有将近五十年的历史。过去,它一直是为西藏三大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