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5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藏传佛教在本质上是唯心主义的,但往往却含有一定的辩证法思想。“缘起自性空”是佛教教义的“心要”,所谓“缘起”即“待缘而起”,也就是说一切自然的、社会的事物的产生都是有原因的。性空并不是说没有,而是说一切法都没有自性,假如说有一种法是不待缘而生,那它就是有自性了。缘起自性空在最后的和绝对的意义上说,一切实物都没有实体可言,没有自性可言,所以是空的;而在相对的意义上说,一切事物又都是因为缘起的关系而存在着。所以一切事物都是空的,缘起之有和性空之空,二者非但不矛盾,反而是相辅相成的。这种承认事物有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无疑是合理的辩证的。  相似文献   
2.
《格萨尔王传》是藏族著名的民间英雄史诗,其主人公格萨尔是藏族古代英雄的典型形象。他神通广大,降妖伏魔,抑强扶弱,法力无边。他是正义的化身,自由的象征,他又是英明的君主,无敌的英雄。藏族人民通过这样一个理想化的艺术形象,表达了自己对正义、美好、善良的强烈想往和对罪孽、伪善、丑恶的深恶痛绝,表现了鲜明的人民  相似文献   
3.
中国佛教分汉地佛教和藏语系佛教(或称藏传佛教)两大支。藏传佛教思想是印度、汉地佛教思想和西藏传统思想相结合的产物。它一经形成,就对藏族古代思想产生巨大的影响。藏传佛教思想实际上是藏族哲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藏族古代社会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可以这样说,从赤松德赞(公元755至797年在位)到西藏解放前,藏传佛教思想几乎成  相似文献   
4.
藏密曼荼罗的哲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学术界有种观点认为,大乘佛教密宗仅重修持、设供、持咒①、仪轨,而没有什么深奥的义理,更没有深厚的哲学理论,按佛教的术语,就是非常深厚的教理体系。这种观点,是由于只看到它的表面,没有认识它的内涵所致。当然,在印度大乘佛教发展到晚期,由于教理愈来愈深奥,僧侣在寺院内深居简出,使佛教脱离广大信众,有被群众抛弃的危险,因此,迫使大乘佛教广开I河路,更多地吸收一些它以前认为是“外道”②的东西。这就不由自主地向密宗方向滑去,后来出现了古密教或“杂部密教”。在这个时期的密教还没有系统的理论、教义,更谈不上哲…  相似文献   
5.
藏传佛教,作为一种人类文化现象,不仅对藏族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曾经发生过、而且现在仍然发生着重要影响,甚至对周边民族地区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就国内而言,如蒙古族、土族、裕固族、纳西族、门巴族、洛巴族等许多民族,至今仍有不少群众十分虔诚地信奉着藏传佛教。可见,藏传佛教不仅是中国佛教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我国国内很有影响力。因此,全面深入细致地研究或探讨我国的藏传佛教,是一项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6.
萨迦派是西藏佛教后弘期初期形成的一个重要教派.与西藏佛教的其它教派相比,它有许多独具的特点,其它暂且不论,仅在所重教义上它也有独到之处。宁玛派的教义重在“大圆满法”(vdsog chen);噶举派的教义重在“大手印法”(phyag rgya chen po,梵文为Mahamudra);格鲁派的教义重在“缘起自性空”;而萨迦派的教义则重在修明空无执生死涅槃无别之“道果”(lam vbras)见。对于其它各派的教法,国内外学者多有  相似文献   
7.
西藏佛教夏鲁派祖师布顿大师及其著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顿仁钦朱(1290—1364)通称布顿,元人译为卜思端,他是西藏佛史里在佛学方面一位极有名的人物,他对西藏佛学的各个方面几乎都有著述。可以说他是萨班以后,宗喀巴以前,最大的一位佛教学者。他有不少知名弟子,其中有的曾做过黄教祖师宗喀巴的老师。他死后,在夏鲁寺形成了他的活佛转世系统,他的学说由其弟子和转世后辈继承下来。他在佛教教义上虽有一定的影响,但在政治势力方面,却从不涉足。本文拟对他的生平和著述作一概要论述,并对他在西藏佛教史上的地位给以适当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对于藏传佛教的研究,不仅具有宗教学的意义,而且具有历史的、文化的、哲学的意义。甚至可以说,不了解藏传佛教,就很难达到对于藏族历史、文化的真正理解。而就藏传佛教研究自身而言,其核心内容当是对其教义思想的研究。可是当前国内藏传佛教研究多侧重于传承历史方面,很少涉足教义思想的领域,这自然不能不说是很大的缺憾。我国著名藏传佛教专家王森先生在他所著《西藏佛教发展史略》出版时曾说:“佛教思想、教义是佛教的核心,我这本书(指《西藏佛教发展史略》)侧重于史的方面,原有设想再写本《西藏佛教思想发展史略》,但身体不佳,心有余而力不足,  相似文献   
9.
西藏佛教特重密宗,西藏佛教徒向来把密宗视为佛教的“精髓”,提倡显密兼修,先显后密。密宗教法渊源于印度,兴盛发展于西藏。13世纪初,佛教在印度泯灭后,唯有西藏佛教保留了密宗四部(事部、行部、瑜伽部、无上瑜伽部)修习的完整形态。密宗的发达是西藏佛教的重要特点之-。。藏语称密宗为“桑俄”,意为“秘密真言”。西  相似文献   
10.
西藏的本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Bon)这一名称来源于动词“本巴”(Bon-pa),“本巴”一词表示用拼作圣歌的咒语去交通神灵。后来,当“本”(Bon)进入西藏并同西藏佛教接触时,“本”字则承担了佛教“法”(chos)字的全部含义(“法”字的梵文为 dharma)意为“教法”,或“真谛”。从此,“却英”(chos-dbyings;dharmdhātu)这种绝对的领域,“无限潜在的实体”,在本教中则被称作“本英”(Bon-dbyings)。萨迦派的扎巴坚参(grags-pargyal-mtshan,1147—1216)在其所著《王统世系》中根据最古老的文献资料描述本教早期传入西藏的情形时指出,本教或其更早的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