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9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29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藏族格言诗,是集文学、政治学和哲学为一体的旷世之作,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枝奇花异葩,它出自于学识渊博,娴熟僧俗掌故的藏族学者之手,他们以其艰辛的创作和辉煌的成就,以其诗歌的美的特质和巨大的艺术魅力摄人魂魄,赢得了一代又一代虔诚的读者。 藏族格言诗既是文学著作,因而在藏族文学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具有研究价值的政治学、哲学和宗教学的学术著作,其内容涉及到了哲学、政治、宗教、教育、施政、审美等学科领域,提倡为政以德,纳贤授能;勤奋学习,崇尚道德、反对懒怠,反对贪婪,反对分裂;主张观察思考,善辨智愚;洁身自好,团结和睦;表扬谦虚,批评自满;赞颂临危不惧,贬斥临阵脱逃;倡导乐善好施,揶揄横征暴敛等等,故将《萨迦格言》称之为反映藏族农奴制社会的“百科全书”,是不无道理的。  相似文献   
2.
编者按:在<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成功更名为<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之际,本刊编辑部邀请部分编辑、作者和读者进行座谈,总结经验,寻找差距,旨在今后进一步提高刊物质量,为繁荣学术研究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典美学把“和”作为一个重要的美学原则,认为宇宙间的事物既纷纭复杂,又和谐统一。自然万物的运动变化,大化流行,生生不息,阴阳相摩,天地相荡,都遵循着一定的客观规律,这就是“和”。因而,“和”就是美。《礼记·乐记》云:“和,故百物皆化”。《淮南子·汜论训》云:“天地之气,莫大于和。和者,阴阳调,日夜分而生物。”不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总结我院《学报》创刊百期的经验,以作为今后继续办好刊物的参考和借鉴,编辑部特开辟庆祝百期笔谈专栏。借此机会,我以一个退休老编辑的身份,通过对《学报》发展历程的简略回顾,展示《学报》的卓越成就。创刊缘起。1975年元月份,院党委决定创办内部刊物《青海民族学院》。其办刊宗旨是:以党的基本路线为纲,继续搞好批林批孔运动,进一步开展对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和旧的教育制度的批判,总结和交流教育革命的经验,满腔热忱地支持教育革命中出现的社会主义新事物,积极贯彻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教育路线,认真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加强各族师生…  相似文献   
5.
关于虚幻四相境修习,包括两点,即进入印象智大坛城和本性智慧灌顶。第一,进人印象智大坛城,就是到山巅既偏僻又阳光充足的地方去,向会供曼茶罗敬献丰富的食子和祈幡,向上师敬奉金刚曼茶罗,然后虔诚祝告:“殊胜喇嘛金刚持,为了解脱我轮回,金刚萨隆密乘法,给我智慧大灌顶。”如此连续祝告三遍后,众师徒光明智遮蔽就会揭开。此时,两眼注视上师心中的蓝色一问”字,心绪不可散逸,口发“嘘”声。当听到导师最后加持之声时,必须专心致志。当上师口两“哺”决时,马上连说三遍“何谓心思,”在学生说‘甚无定准”而后张口哈气时,未…  相似文献   
6.
论土族高僧三世章嘉之治学精神李钟霖,李敏每当我们谈论起土族历史文化名人时,首先记起了互助佑宁寺(亦称郭隆寺)的几位藏传佛教高僧大德,这是因为他们辉煌的文化业绩已超越土乡山水的自然界定而传播到内地、雪域藏区和蒙古地区,其所遗留下的文化与精神财富,不仅丰...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中华民族的道德规范入手对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8.
藏文书写规则,形体稳定。自公元七世纪吐蕃松赞干布时期创制以来,著录了大批丰富多彩的文献典籍,既丰富了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宝库,又为我们研究藏族历史的各个领域提供了珍贵的资料。藏文经过长时期的发展、改革和规范化,已经相当成熟,自立于世界民族文字之林。但随着文字的广泛推行和普及,社会科学文化的不断向前发展,翻译作品的大量出现和新词术语的自然涌入,以及由于历史上出版条件的限制,辗转相抄,失真、失实,加  相似文献   
9.
大千世界,万物纷呈。当我们去仔细观察显示势力强弱的各类事象时,便不难发现强与弱这一矛盾着的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也会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转化,有时强会变弱,有时弱也会变强。所谓“强弩之末,力不能入鲁缟”(《汉书·韩安国传》),即是说初离强弩之箭,其势猛不可挡,但到后来力量衰竭,就连薄薄的绢也穿不透了。以此来比喻原先的强者变为后来的弱者的道理。  相似文献   
10.
《格丹格言》(以下简称《格言》)是继我国藏族早期著名学者萨班·贡噶坚赞(1182——1251)所著哲理格言诗集《萨迦格言》之后的又一部藏族文学名著,成书于十六世纪中叶,至今已逾四百年。它自问世以来,便在广大藏族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