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2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区域产业品牌化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地理标志产品的广泛分布和改革开放后形成的为数众多的现代产业群落,以及这些产品和产业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促使地方政府和行业协会实施区域产业品牌化战略.区域产业品牌化战略通过塑造区域产业品牌,为区域内从事该产业的众多中小企业及其产品背书并进行专业化管理,聚合力量共同开拓市场,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创牌之路.传统地理标志产品在产业管理上面临"公地悲剧",应扶植行业协会,切实加大原产地保护力度;在区外市场拓展上面临"水土不服",应区分区域内外市场,采取不同定位;在区域产业内部竞争上面临"窝里斗",应引导产业内部差异化竞争,和谐发展.而现代产业集群则面临其他区域争夺产业领导权的威胁,应从"质量经济"向"品牌经济"转变.  相似文献   
2.
礼物、关系和信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试图通过关系/人情/信任三个具有本土意义的重要概念,来探讨中国社会中的礼物流动及其背后所隐含的人际意义。通过理论建构,笔者提出了一个“人际关系在送礼过程中的运作过程”模型。  相似文献   
3.
惊心动魄的’98标王争夺战刚刚偃旗息鼓,一场新的 VCD 机广告大战又拉开帷幕。各种品牌的 VCD 广告争奇斗妍,令人眼花缭乱,更有三家品牌在“功夫”上较量,且看:爱多 VCD:“好功夫!”爱多以成龙拳脚勇闯市场,风雨中,成龙拉着一帮弟兄,踏着坎坷泥泞,奋力前行。“不经  相似文献   
4.
说服一直是人类信息传播活动的重要动机。发轫自中西方的不同说服实践各有其逻辑特点。从中西方对“类”这一概念的理解差异切入,在理论层面廓清中西方说服逻辑的分野,发现中国的说服注重推类,并利用“意象”完成推类的过程;西方的说服注重推理,依靠“形式”完成真理的建构。通过在中美两国大学展开的两次实验,对中西方各自说服逻辑的传播效果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中国人更容易被意象推类说服,西方人更容易被形式推理说服。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和谐心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心理学的视角回应了国家目前提出的加强和谐社会理论研究的号召,澄清了和谐的心理学含义,指出中国人的和谐实际就是中庸思维。作者进一步阐明了和谐研究的心理学意义,并且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回顾。  相似文献   
6.
杨中芳  林升栋 《社会学研究》2012,(4):167-186,245
本研究的目的是就杨中芳(2010)提出的"中庸实践思维体系构念图"中的13个关键构念加以测量及进行相关分析,藉以探看它们之间的联系是否与杨氏构念图的构想一致。同时检验结果也提供了未来修订该图及相关测量工具的方向。这13个关键构念分别为:"两极感知"与"转换感知"的认识世界方式、"待人守则"、"拿捏意识"与"处世信念/价值"的处世原则、"趋势掌握"与"多面性"的择前思考、"整合性"的抉择策略、"和谐性"的抉择执行、"公我意识"与"私我意识"的事后反思,以及"生活满意度"与"安适感"的事后心理状态。厦门大学128名大学生参与了这项实证研究。结果显示,除了"转换感知"外,本研究的其他关键构念间的相关形态大致与杨氏构念图中的构想吻合,表明这些关键构念确实有联系成一体系的现象。然而,由于"转换感知"的例外结果,不论对有些关键构念的设想及测量,或对杨氏构念图本身,都有再思考及修订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正>新时代国际传播的研究越来越重要。国际传播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除了传播学科外,国际传播的研究需要逻辑与论证学科的视角。跨文化论证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现实路径。鞠实儿提出的广义论证理论提供了方法论基础。本文依此提出了新时代国际传播中说理研究的具体思路。一、国际传播研究需要论证学科的视角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国际传播工作。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上,围绕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国际传播工作明确提出要着力提高“五力”——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1))。在中国崛起的背景下,西方政府和主流媒体对中国政府、媒体和民众的说理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反而利用其话语霸权变本加厉丑化和抹黑中国,使得多数外国人不了解真实的中国情况。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建立“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之所以强调“鲜明中国特色”,是因为中国构建战略传播体系不是为了制造对手,不是为了扩大意识形态分歧,而是为了更好地对外开展合作、实现互鉴共赢。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