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2.
彝、汉文献所见之彝族认同问题——兼与郝瑞教授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春来 《民族研究》2007,13(5):85-93
通过对相关彝、汉历史文献的分析,结合田野资料,从主位的角度,考察了彝族的族类自称、族源、世系的自我认识,是否属同一群人的自我界定,族内婚意义上的联姻情况等,以此表明,民族识别以前,在今天被划定为彝族的人群中,在较大范围内应当存在着族群意义上的认同.  相似文献   
3.
以往有关中央王朝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设置流官的原因的研究,大都从政治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角度人手.文章通过对贵阳府与新贵县设置过程的考察,试图探讨明王朝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拓展统治权力时所面临的行政成本、文化隔膜等因素的制约问题.  相似文献   
4.
清代的矿厂大都由若干独立的硐组成,并非一个有内在联系的统一的企业。厂在生产上虽没有意义,但在管理上却有着实际的内涵,本质上是一个管理单位。与现代矿业经济中的开采与冶炼分离不同,同一个清代矿山的众多矿硐,虽然是各自独立的,但某个矿硐与某个冶炼坊却可能是同一资本在投资、管理,矿厂由此常常兼具开采与冶炼之功能,开采、冶炼在事实与观念上均被视为一体,并且在运输成本与官方管理两个因素的作用下,矿硐与冶炉毗邻成为矿业中的主要模式。官府的矿税征收原则,大体上与炉、硐关系相应,只针对最终产品而不涉及矿砂以及相应的开采工作。  相似文献   
5.
1999年4月5日,由广东省历史学会、中山大学历史系联合主办的“宋代以前岭南的历史与文化”学术研讨会在中山大学召开。会议参加者主要包括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省社科院、《学术研究》编辑部的部分专家、学者、研究生。与会者从不同的角度考察了宋以前岭南地区的历史文化状况及其与中央王朝的关系。家族统治是宋代以前岭南地区政治生活中一个比较突出的特色,它对该时期的岭南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胡守为教授认为,隋以前家族统治的形态大概可分为地方豪族的统治和王室统治两种类型。前者的典型例子有秦末到西汉的赵…  相似文献   
6.
奢香是彝族历史上一位极为重要的人物,历来备受关注。现在学术界及其他社会各界所熟知的奢香形象,是明中叶以来逐渐建构起来的,在这一过程中不乏史实错误的《炎徼纪闻.奢香》一文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文章通过对奢香故事的考证与解读,展现出明初水西地区进一步整合进大一统国家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7.
本文透过淮粤之争中晚清封疆大吏卢坤、蒋攸铦等在处理两淮盐区与两广盐区事务时的不同态度,从一个侧面揭示出今天学术研究中作为分析工具的"区域"一词,是一个多层次的动态的观念,而决不是一个客观的僵化的概念,它不是可以按行省或者按自然地理条件等因素来划定的地理范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