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13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2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88 毫秒
1.
清朝作为崛起于边疆一隅的少数民族政权,能够于入关前取得对明朝之优势,入关后扫除群雄,终获开国成功,要因之一是满洲贵族拉拢到一股股日益壮大的汉族势力.入关前,形成八旗汉军、汉族文臣、诸汉藩三个群体;入关后,有八旗汉军、原明官僚士大夫、诸汉藩势力.而各汉族势力之所以与满洲贵族合作,主要在于清朝民族政策不断改善、满洲贵族的汉化取向以及明朝和南明的腐败.争取到汉族合作势力,是清朝奠定基业之要诀,"三藩之乱"后反清重任由下层民众承担,即印证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2.
笔者通过对清初大学士范文程政治生涯中几件大事的考证认为:一、范文程初授职为参将;二、范文程通满语文;三、范文程因病致仕;四、多尔衮重用范文程  相似文献   
3.
神机营是在遭受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之后,清政府为改造久已腐败的八旗而进行的近代化尝试。它的产生、发展、变化、衰落,无时无刻不随着时代的脉搏起伏跳动。了解神机营的兴衰史,不仅使我们对晚清八旗军事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而且会加深我们对清末政局的认识,并可从中吸取到一定的经验教训。一、神机营的建立 八旗在清开国史上,可谓战绩赫赫,功载册籍,但到康熙年间,开 始出现衰落的征兆,进入近代社会,则已腐败不堪。部队中老弱充斥,武 器原始,操演落后,缺乏训练,富有者雇人当差,贫者兼从他业,往日 生龙活虎的气象一去不返。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  相似文献   
4.
陈佳华、傅克东先生所著《八旗建立之前满洲牛录和人口初探》一文,以丰富的史料、严肃的态度,详细考察了八旗建立之前满洲牛录与人口的发展变化,实清史学界对此方面研究的深入与拓展之主要成果.笔者读后,颇受启迪,获益匪浅,然尚有不明及异议之处,借此提出,以求教于陈、傅二先生与诸方家.一、“属三百人”问题《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卷一载:1584年努尔哈赤率兵攻翁哥落城,被鹅儿古尼、老科射伤,“于是弃将得之之城而回.太祖疮愈,率兵复攻翁哥落城,克之.众将欲杀鹅儿古尼、老科,太祖曰‘二人射我,乃锋镝之下,名为其主,孰不欲胜?吾今释而用之,后或遇敌,彼岂不为我用命哉!此等之人,死于锋镝者尤当惜之,何忍因伤我而杀之也!’赐以牛录之爵(原注:属三百人),厚养之.”《清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则将《武灵》原注纳入正文,改写成“乃擢鄂尔果尼、罗科为牛录额真,统辖三百人.”《初探》叙述此事时写道:“努尔哈齐力排众议说:‘二人射我,乃锋镝之下,各为其主,孰不欲胜,吾今释而用之’,于是‘赐以牛禄之爵’,(《初探》注;《武录》卷1,页7下)‘擢鄂尔果尼、罗科为牛禄额真,统辖三百人.’(《初探》注:《清太祖高皇帝实录》,《大清历朝实录》影印本,卷1,页22上)清军入关前,民爵与实官的名称,基本上是一致的,直到1648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史学界对清末禁卫军的研究有所成就,就禁卫军始末及有关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本文仅提出同仁所未涉猎或未细叙之处,略谈心得,以祈教方家.一、庚子之变后清廷重组禁军的活动1902年清廷从西安回銮京师后,面临严重的禁卫问题.自入关以来,清廷从不把宫禁大权假手汉族军队,这是“禁旅八旗”的专职.然而,经过八国联军的惨败,京旗损失严重,在洋务运动中建立起来的神机营基本瓦解,仅存一支百余人的亲军卫队;虎神营则与  相似文献   
6.
清初的圈地,被学术界列为"五大弊政"之一,揆之史实,评价值得商榷。清军入关后,禁止掠夺,改行军饷制,而财政拮据,为保证王公贵族、八旗官兵生活,清政府遂行圈地。京畿、直鲁等地户口凋零,田地荒芜,为圈地实施提供了可行性。圈地虽地域较广,部分民众饱受苦难,然清政府采取一定补救措施,以及招民垦荒、安置人口,使受圈地危害的人口规模得以限制,没有因圈地出现流民潮。从人口而非圈地范围与规模、部分民众受害程度角度观察,圈地之危害是相对有限的,以往的研究与描述有所夸大。"圈地"是一项弊政,但并非影响广泛的"大弊政"。  相似文献   
7.
明末后金政权进入辽东之后,归附的蒙古贵族与日俱增,清太祖努尔哈赤探索以八旗制度管辖蒙古族。天命七克广宁后,努尔哈赤便将乌鲁特、喀尔喀蒙古按部落各设一旗,乌鲁特旗由明安统领,喀尔喀旗先由莽古勒、继由其兄恩格德尔统率。而隶属八旗满州的蒙古牛录,则以吴讷格为首领;天聪初年又增一旗,由苏纳额附统领。天命六年九月,清太宗皇太极下令,取消乌鲁特、喀尔喀旗,将蒙古贵族并入八旗满州,属下人员归入附属八旗满洲的蒙古旗分。到天聪九年二月,八旗蒙古建置完备。至此,皇太极分散了后金境内的蒙古势力,而保持了满洲的民族优势。  相似文献   
8.
清朝入关之前 ,清太宗皇太极为与明朝、蒙古角逐 ,依靠满洲贵族之“八家”与八旗 ,对汉族、蒙古族之入金 (清 )者 ,实行“恩养”政策 ,为争取异族上层的合作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虽然该政策实施过程中尚存在许多无法化解的矛盾 ,但对清朝成功开国之贡献 ,仍是具有不容低估的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学术界普遍注意到了自然灾害与明朝灭亡的关系,然对与女真族兴起的关系却关注不够.事实上,明末东北地区自然灾害频仍,促使女真族内部相互攻掠,建州女真乘机兴起.灾荒也成为努尔哈赤起兵反明的因素之一;政策失误与自然灾害交互作用,亦使进入辽东的后金陷入困境.皇太极统治时期灾害不断,他除了调整政策、发挥八旗的作用、逼迫朝鲜提供经济支持,便是大规模掠夺明朝,既削弱了对方,也有助于渐渡危困.但无论明朝灭亡抑或女真族兴起,自然灾害的作用皆视乎王朝政治与人类社会基本状况而定.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新近出版《学术研究丛书》五册及《吉林通史》三卷。本人逐篇研读,略有心得,谨将所思所想梳理于此,以求教于同仁。 鸦片战争以降,国人对东北地区历史产生浓厚兴趣,缘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沙俄侵华,并强占我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大片领土。从那时起,直到解放战争结束,人们是将中国东北地区作为“边疆”看待、将东北历史作为“边疆史”进行研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