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3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美岱召大雄宝殿后佛殿壁画的西壁下部有一组蒙古贵族供养人像壁画,据考为阿拉坦汗家族供养人像,画面中的主要9尊人物按照其身份的等级阶次,大小不同,位置有别,反映出了有关明清时期土默特蒙古族服饰、习俗、音乐。壁画重绘时间应晚于林丹汗时期,重绘的最大可能是旧壁画所绘的尊像是其它教派宗教领袖,作为黄教寺院供奉着他派或敌对派别宗教领袖,这点黄教是不会接受的。  相似文献   
2.
美岱召是明代格鲁派传入土默特部后建立的最早寺院,保存有大量明清时期壁画,琉璃殿是早期建筑之一,绘有藏传佛教五派领袖、大德人物.佛殿内壁画被覆盖后重绘,殿顶木板画尊像人物更是扑朔迷离,许多年来这些都未引起研究者重视,本文就这些壁画诸多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王磊义 《中国藏学》2016,(1):185-190
本文以元代遗存的一幅唐卡为引入点,阐述藏传佛教绘画融入的蒙古元素。明末格鲁派再次传入漠南蒙古土默特部地区,在内蒙古掀起了建寺高潮,清代藏传佛教格鲁派在内蒙古的发展达到鼎盛。从内蒙古地区遗存的明清壁画、唐卡中可以看到逐步融入佛寺绘画的内蒙古地域特色。文章列举了内蒙古佛寺壁画中的蒙古元素,以及在佛寺发现的有蒙文题记的唐卡和博物馆收藏的多幅反映蒙古族民俗风情、偶像崇拜的唐卡,以此证实,这些画作为蒙古族在吸收藏文化中出现的本民族绘画特色。  相似文献   
4.
美岱召是一座"城寺"结合的寺院。明代蒙古土默特部首领、成吉思汗第17代孙阿勒坦汗(俺答)曾在此居住,经历了蒙明战争、"隆庆和议"、"俺答封贡",以及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广泛传播等许多重大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5.
唐卡是藏传佛教特有的一种绘画,从佛教传入吐蕃后而兴起。经千余年的岁月,这些唐卡已难觅踪影。从敦煌藏经洞发现的十多幅具有吐蕃艺术风格的帛画,很有唐卡绘画的特点。公元10世纪后佛教在西藏复兴,阿底峡大师到古格传教。之后,藏西克什米尔画风随佛教中心东移,与印度、尼泊尔多种艺术风格并存、融合,互为影响。画面构图简练,色调单纯而协调,以暖色为主调,古朴庄重,形成了中期唐卡的特点。15世纪之后,唐卡艺术渐趋成熟,到17世纪五世达赖时期达到鼎盛,形成了多种画派。构图复杂,画法细腻,金色的大量应用,装饰性浓郁。本文从三个时期,就唐卡艺术的发展及其特色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