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8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4篇
综合类   13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章从民族风俗习惯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 ,论述了改革民族风俗习惯的必然性、必要性及其民俗改革的途径和原则  相似文献   
2.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针对敌人的金融侵略,为制止敌人以战养战的企图,施行了一系列对敌金融作战的措施,为我国战时金融经济的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在此过程中,随着战争局势与经济金融形势的发展变化,国民政府对敌金融作战的目标、方针和措施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四联总处作为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最高金融机构,对西南大后方进行了空前的工农业经济投资,对战时西南地区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集中论述其投资制度、投资过程,并对其投资绩效与资本特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人口政策及其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少数民族人口政策是中国人口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一定的人口理论为基础,并结合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和人口状况等实际而制定的特殊的人口政策。从我国现行的关于少数民族人口政策的总的精神和基本原则来看,既实行计划生育,又照顾了少数民族的特点,既充分考虑到国家利益与少数民族利益的结合,又考虑到各少数民族的特殊历史状况,是符合少数民族的根本利益的。一、少数民族人口政策的理论和现实依据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问题在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因此中国政府坚持在努力发展经济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纲领政策和民族工作实践进行了深入的研 究,认为这一时期是新中国历史上极其复杂的一个时期,在民族政策上是正确与错误相交织,在民族工作方面 则是成就与失误并存,但从总体而言,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事业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是新中国民族 工作的曲折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6.
世界体系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沃勒斯坦与年鉴学派第二代宗师布罗代尔对资本主义有许多共识 ,都将资本主义置于世界范围去考察 ,并对资本的含义、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进行了论述。本文力图透过他们的视野介绍他们对资本主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王红曼 《兰州学刊》2010,(12):137-140
票据在货币制度上的功用,自然是国家厉行保护和管理的业务。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通过四联总处、中央银行等金融管理机构对票据市场进行了大规模的监管,为战时票据市场制度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8.
储蓄存款是银行之本,自然是国家厉行推进和管理的重要业务。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通过颁布一系列法规对储蓄存款业务进行了大规模的监管,在回笼货币、减缓通货膨胀、平抑物价等方面取得一定程度的绩效,为战时金融稳定做出积极贡献。但是,抗战后期因通货膨胀的影响,国民政府的储蓄存款业务日益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少数民族人口的发展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党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政策的进一步实施,以及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少数民族的人口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旧中国少数民族人口状况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少数民族的人口再生产基本上处于无政府状态,人口再生产以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传统类型为主的同时,有的民族人口仍然处于极高出生率、极高死亡率、极低自然增长率的原始再生产类型,甚至在某些地区、某段时期,还处于低出生率、高死亡率、负增长率的特殊类型。例如40年代吉林省朝鲜…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时期(简称"战时")国民政府的最高金融机构--四联总处,在西南地区积极筹设农业金融网,对西南地区农业进行大量的贷款活动,并对西南地区农业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四联总处的这些活动促进了战时西南地区农业金融网的形成、农贷事业的发展,农业生产也有了一定提高,但也有若干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