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28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3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云南志略》(简称《云南志》,又名《乌撒志略》)是元代建立云南行省后的第一部云南省志。该书虽然流传至今者已残缺不全,但仍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是研究云南史地情况的基本史料之一,尤其在研究元代地方民族史以及南诏、大理国史方面,这部著作更是不可或阙的重要史籍。该书保存最为完好的《诸夷风俗》篇,其史料价值弥足珍贵,不啻是一篇很好的“元代云南民族志”。  相似文献   
2.
罗贤佑 《民族研究》2012,(3):101-103
郝时远研究员的新著《中国共产党怎样解决民族问题》于2011年7月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以学术姿态总结了党所经历的解决民族问题的辉煌之路,并且针对现实情况与未来态势提出了一些鲜明的观点和独到的见解。本书开篇要言不烦、开宗明义地说:"观察中国的民族问题、评价中国解决民族问题之路,必须立足于中国的历史国情和现实国情,也必须把握民族问题的基本特性。"中国作为一个历  相似文献   
3.
从语言文化看加拿大魁北克的民族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语言文化看加拿大魁北克的民族问题罗贤佑,曹枫位于北美洲北半部的加拿大是一个由法、英殖民地演变而来的国家。该国几乎汇集了世界各地的移民,早就有“多民族的马赛克社会”之称。在多民族的加拿大,影响最大的英裔加拿大人和法裔加拿大人被称为“两大建国民族”。长...  相似文献   
4.
罗贤佑 《民族研究》2006,(1):102-103
秦永章博士的新著《日本涉藏史:近代日本与中国西藏》(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8月出版)是一部比较全面地介绍和论述近代日本与我国西藏地方之间关系的学术专著。19世纪末,当日本推行其“大陆政策”对亚洲大陆进行侵略扩张时,地处南亚、中亚、东亚交合点的西藏具有相当重要的战略地位。如果控制了西藏地区,对推进其“大陆政策”无疑是大有裨益的,因此,日本当局千方百计地企图早日把西藏纳入其势力范围。然而,当时之中国西藏属于英国自定的势力范围,由于“日英同盟”的制约,日本当局不能直接染指西藏。于是便采取间接的方式,利用日本佛教团体如…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探讨拖雷、贵由及阿里不哥三个关键性人物的死因入手,论述大蒙古国由统一到分裂的历史过程。关于此三人的死因,史书记载较为隐晦,颇有疑点。本文通过对相关史料的比较、分析与推论,认为他们的死亡都是蒙古皇族内部斗争的结果。围绕着大汗权位,蒙古皇族成员展开激烈的角逐,内讧不断。大蒙古国所以难以持久,最终分崩离析,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投下”的存在,是元朝政治制度上的一大特色。有的同志认为投下制“属于农奴制组织”,本文不同意这一看法。作者从行政、司法、赋税、土地关系四个方面分析了投下户的身份,指出元代投下与地方州县,形式异而实质同,投下人户与州县百姓同属国家编户齐民。  相似文献   
7.
20 0 0年 1 1月 2 2— 2 5日 ,以“西藏 :历史与人类学”为主题的中法藏学研讨会在法国巴黎举行。此次研讨会是法国驻华大使毛磊先生与中国社会科学院领导在 1 998年会晤时商定的 ,旨在加强中国和法国藏学家在学术领域的交流。经过双方多次磋商 ,最后确定研讨会于 2 0 0 0年 1 1月在巴黎召开 ,由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下属的“喜马拉雅环境、社会与文化研究组”具体承办。现将此次研讨会的有关情况综述如下。一、会议简况此次藏学研讨会属于中、法之间双边的学术交流。与会的中方学者共 7人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所长郝时远研究员带队…  相似文献   
8.
元朝诸帝汉化述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有种传统意见,就是认为元朝诸帝只讲武功,不论文治,全无汉文化修养。例如清人赵翼曾说:“有元一代诸君,惟知以蒙古文字为重”,“不习汉文”。①笔者以为此论未免失之偏颇。事实上,随着时间的推移与社会环境的变化,入主中原的蒙古统治者身上也不同程度地出现汉化倾向,汉族封建文化对他们的影响日益强烈,他们同样也没有脱离“为所征服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②这个历史法则。  相似文献   
9.
(一)回鹘与吐蕃在公元789—792年间对别失八里(北庭)的争夺,是人所悉知的历史事实。这场争夺的结果如何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这两个民族以往的情形。公元740年,回纥攻杀了东突厥的第二可汗,从而称雄于大漠之北。安禄山作乱反唐之际,回纥的强大援军对唐朝平定这场叛乱起了重要作用。自此以后,回纥国势盛极一时,其领土逐渐扩张到天山以东地区。至于吐蕃,它在唐朝全力对付安禄山叛乱的时候,乘机夺占了河西走廊上的东西诸州。  相似文献   
10.
罗贤佑 《民族研究》2012,(1):103-104
民族地理学是一门跨界于民族学与地理学的边缘学科。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民族地理学的研究空间还相当广阔。管彦波研究员多年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其新著《民族地理学》(入选《国家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4月出版),即他所完成的一个总结性成果。该书创新之处,主要在以下方面:1.全面阐述民族地理学学科的地位。作者在论述民族地理学学科资料积累和发展源流的基础上,对民族地理学进行学术定位,指出民族地理学既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序列,又是民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