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6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唐是兵变比较频繁的一个朝代,许多封建的谋臣国士与史学家都极为关注,纷论兵变的起因与结局,藉以吸取统治经验。今天很有必要用马列主义观点,分析唐朝兵变,以有助于唐朝历史的研究。举凡士卒用鼓噪或譁变的形式,进行武装活动者,都可称为兵变。安史之乱是唐朝兵变的肇端。从756年(天宝14年)6月马嵬驿之变开始,到906年(天祐3年)1月史仁遇兵变止的一百五十年中,兵变共发生148次,简况如下:  相似文献   
2.
知识分子在大金王朝中的地位董克昌董宇军清人赵翼指出:“金代文物远胜辽元,”①是很有见地的议论。所说文物系指礼乐及典章制度,而制定与执行和知识分子有莫大关系。很有必要探讨知识分子在大金王朝中的地位,以揭示文物远胜辽元的奥秘。1女真族建国前,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古今小说》“裴晋公义还原配”里,将裴度描述成能为别人排忧解难,使配偶终成眷属的好老人。这段佳话虽不见于经传,但裴度的为人,已为人们所传颂。明朝李蛰在(藏书)中,将这位名藻中唐的人物列到“忠诚大臣”里,本文就此略陈己见。;裴度为官,以经历宪、穆、敬、文宗四朝为主,全然以“操守持正‘’与“以全德始终”而著称于世。所说“操守持正”,是坚决维护中央集权制,所说“以全德始终”,就是对皇帝坚贞不渝。这方面受到朝廷的多次褒奖。仅在《唐大诏今隼)中.有羊册封裴度的册与文共11项,是受表彰最多的一个。其中文宗初…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金世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秉政廉洁,采取了一系列廉政措施。金世宗选用人才务以公正清廉为先,并注重依此考察官员的优劣.他实施了明察与暗访相结合的廉察措施,注重监察机构对各级官员的监督作用,对贪污者严厉打击,对廉能者提拔重用,而收到了廉政建设的实效。一批贪官污吏被罢免,代之以廉洁能吏,在官僚的机体中注入了活力,从而使阶级矛盾有所缓和,社会经济出现生机:“故大定之间,郡县吏皆奉法,百姓滋殖,号为小康”,使金朝终于走出了正隆以来政治、经济的低谷.  相似文献   
5.
金源一代,注重内迁外徙,成批的人迁入内地,大量的人离开故土,徙到中原。那么,金源一代是怎样迁徙的?内迁外徙属于什么性质,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1金朝已将内迁外徙定为国策,其中外徙贯彻始终。若按内迁外徙的起伏来划分,可区别为三大阶段。太祖、太宗的二十年间为初期阶段,以内迁为主,内迁以内地为主,外徙深入到中原,掀起第一次外徙高潮。 内迁以内地为主,在于充实京师(黑龙江省阿城县白城子)。其中有从山西各州迁来  相似文献   
6.
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12月出版,王滋源编著《论语新译评述》一书,对《论语》予以注释与评述,很有新意。该书除《论语》原文外,由注释、译文与评述三个部分组成。这三部分中,以译文与评述为主,其中的重点则是评述,这种别具一格的著作,体现了作者多年来辛勤劳动与耕耘的成果。《论语》系孔子言行录,属于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往今来,为众多的学者、  相似文献   
7.
在《金史》与《大金国志》里,都肯定金世宗完颜雍是“小尧舜”,代表了宋元修史人的看法。对此崔文印同志在《略谈金海陵王完颜亮的评价问题》一文中提出了异议,认为“小尧舜”应属海陵王完颜亮,而非金世宗完颜雍。那么,究竟谁是“小尧舜”?值得探讨。我认为说谁是“小尧舜”并非问题的实质,关键在于对复杂的历史人物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是陈腐守旧,还是开拓进取?  相似文献   
8.
金朝建立伊始即用“中外”二字表示欲一统中国,它以正统自居,以中国之称,在东亚各国代表中国行使主权。在宋、金、西夏三足鼎力中独占鳌头,而蒙古、高丽均隶属于金,称雄东亚各国,具有举足轻重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9.
大金统一思想研究董克昌,董宇军大金政权灭辽、平北宋、征南宋,夺得半壁江山,与西夏、南来形成鼎足之势,在东亚一度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可谓成就辉煌。那么,是什么思想指导其行动,成为一个王朝呢?有必要研究金统治集团的统一思想,揭示金廷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一...  相似文献   
10.
金朝立国近二百年,靠的是文治武功,支撑起主宰中国半壁江山的偌大帝国.金廷对待知识分子政策,大致经历了“述以文事”、“好儒恶吏”及“好吏恶儒”三个演变过程.试析如下,以就教方家.“述以文事”从太祖到太宗(1115年到1135年)为对知识分子政策的形成阶段,实现了从没有知识分子向有知识分子的历史转化.据所能查到的资料,女真族始初反辽将领的40人中,都是戎装武将,没有一位是文化人.在征战中逐渐认识到文人对建国的重要,逐渐以文人为辅佐.如在太祖身边“左右有三、四人是汉儿及第者”,由是始招揽士人.天辅二年(1118年)九月,发布求贤诏令:“国书诏令,宜选善属文者为之.其令所在访求博学雄才之士,敦遣入阙.”招贤纳士,改变了女真队伍中只讲武不习文的状况.“太祖既兴,得辽旧人用之,使介往复,其言已文.”许多辽的官僚知识分子涌进金廷,是金胜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