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5篇
社会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将"青少年是否实施越轨行为"看作一个"因变量",通过对越轨社会学的七大理论取向进行分析和评估,从中提取符合中国社会情境、可以解释中国青少年越轨现象即对本文设定的"因变量"产生作用的12个"自变量".在提取"自变量"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整合,建立了一个可以分析我国青少年越轨现象的整合性理论模型,并根据整合后的理论,对预防和解决中国青少年越轨现象提出了系统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董金权  甘琴 《学术论坛》2012,35(2):49-52,116
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分析,制度是学校德育的重要资源,它可以矫正学校德育遭受的负外部性侵害,促进学校德育外部性内在化以及实现学校德育交易费用的节约。然而,当前学校德育出现制度结构性非均衡状态、制度路径依存以及制度失灵等现象,使学校德育受阻于制度瓶颈。只有采取激进式强制性、渐进式强制性、激进式诱导性和渐进式诱导性四种方式对学校德育进行制度创新,突破制度瓶颈,才能切实提高学校德育绩效。  相似文献   
3.
传统节日文化生存发展策略——写在传统节日法定化之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要得以生存与发展,有三个方面的工作是紧迫和重要的:提升对传统节日的"文化自觉",这是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生存之本,这方面媒体、学校教育、家庭、社区均有着重要的责任;重建传统节日的符号体系,在这方面,企业、商家和政府肩负着重要的使命;转换传统节日的参与模式,将封闭型的"血缘共同体参与模式"转换为适应现代生活的开放型的"业缘共同体参与模式",这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生存与发展有着现实而又长远的意义,这方面,各类社会组织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传统节日是一个由符号组成的象征系统.节日文化必定要借助一定的外在形式即符号才能得以表现和传播。利用商业化途径,推进传统节日的"符号化"生存,可以实现文化传承与文化软实力的双重发展。把中国传统节日及其文化作为商品与产业来经营。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三大传统节假日为积极对待传统节日的产业化策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  相似文献   
5.
谈话是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辅导员做好谈话工作对于新形势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工作实例,探讨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谈话途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6612则征婚广告分析,发现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青年择偶时始终最为关注对方的品德因素,且随着时代的演进,其关注度越来越高;年龄因素始终是位居第二位的因素,但出现淡化之势;容貌和身高仍被看重,但其关注度已无上升空间,吸引力有限;健康、对感情的忠诚度、住房三大因素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职业因素的影响力经历过一次滑坡之后被人们重新认识,关注度开始上升;学历、户籍两大因素由于与社会资源的关联度减弱,被关注的程度下降;事业心作为隐性潜能并未被征婚者所重视;兴趣爱好因素至少在通过征婚广告择偶的人群中被忽略;性别是影响择偶标准的一个敏感因素,对配偶的婚史状况、受教育程度、外在形象、感情忠诚度、住房等方面的要求,男女存在显著差异.并且随着时代的演进出现一些趋势性变化。  相似文献   
7.
根据帕森斯的"单位行动"模型我们可以呈现出电视相亲运动的行动逻辑: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提供的手段和条件以及娱乐主义和物质主义文化语境的铺垫为电视相亲运动得以形成提供了情境和规范性因素,主办方、男女嘉宾、其他谋体、受众四个方面的行动者在动态的博弈关系中充分发挥能动性,努力展示自由意志,最终企及各自的行动目的,形成"利益共赢"的格局,使电视相亲运动一经出炉,就得以迅速扩散.  相似文献   
8.
9.
社会性别理论揭示了性别的社会属性,提出性别是社会制度和社会文化的产物.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制度,科举制的结构性要素与行动主体交互作用,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男女角色关系的生产和再生产.本文以宋代为例,从社会学视角探讨科举制下的社会结构与社会性别互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