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6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6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英国社会人类学而闻名于世的这一学派有着二元性的理论根据。其一是对于早期古典进化论者的批判;其二是对于一些被视为源于法国社会学思想家迪尔凯姆的理论的接受。英国社会人类学学派对于摩尔根、泰勒等进化论学者的批判,较之博厄斯的类似批判在理论性上要逊色得多,而这种批判则主要是由 B·马利诺夫斯基及其弟子们所作的。马利诺夫斯基对于古典进化论的批判主要是方法论上的。他认为那些前辈人类学家们所作的进化  相似文献   
2.
苏联人类学一开始就建立在一条固定的路线上,这条路线以它所接受的马克思主义的特殊理论为基础。关于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有两位苏联人类学家于1964年探索性地写道:“自从恩格斯的这部经典著作问世以来,在广泛的分析和阐述的基础上,人们又获得了大量新颖而真实的考古学资料和人类学资料。苏联人类学家已经令人信服地证明,恩格斯的结论不但没有被这一切所动摇,而且,后来获得的这些资料绝大多数从整  相似文献   
3.
中华文化是一个具有几千年不断发展历史的文明体系。高度的开放性与巨大的包容性,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在与世界其他民族文化系统的交流中,西天的佛祖、欧土的耶稣、阿拉伯的安拉,分别闯入了中国人的神灵世界。不少人告别了祖宗的牌位而皈依佛门;不少人放弃了多神的崇拜而专信独一的安拉;还有人在原先的信仰中加上了来自海外的耶稣。在充满痛苦和曲折历史的过程中,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分别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大地上扎下了根,并且在生长的过程中,汲取了中国文化的各种养料而在许多方面被“中国化”了。  相似文献   
4.
宗教作为一种历史现象,终究是要消亡的,但是只有经过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长期发展,在一切客观条件具备之后,才会自然消亡。只要宗教还存在,就有个正确对待宗教的问题。夸大宗教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张皇失措,在理论上迁就放任,是不对的。忽视宗教  相似文献   
5.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分类散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民族学致力于国内各民族文化研究。近四十年来,取得的成就颇为壮观。但就研究方法而言,仍然存在着种种弊端,其中之一便是传承着一种零敲碎打、见木不见林的研究习惯,过于流连对每一具体民族之具体文化现象的论述与解释,而疏于整体的观照。研究的目光囿于单一民族的框架内,缺乏宽广的文化视野。一言以蔽之,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研究注重微观探索而忽略宏观考察。举例而言,对中华各民族整体文化的系统网络的分析,对各民族文化的横向或纵向的结构与层次的分析,对每一具体民族文化的总体性定量分析,对每一具体民族内部地区性文化与整体性文化之间关系的研究,对不同民族之文化体系或文化要素的  相似文献   
6.
一 当今之世,新的时代和变化万千的社会生活,不断地向传统的理论体系提出新的问题。整个社会科学领域正出现变革方法论的趋势。历史学,作为一门万古常新的学问。一门似乎无所不包的“唯一的科学”也同样面临着时代的挑战。 中国的近代史与中国的当今现实有着密切的关联。近代中国社会的激荡风云,给我们留下了广阔的认识境地,由近代到现代的一系列重大事件,给我们提出了无数急待深思的研究课题。近代中国的“教案”问题即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它涉及到近代中国社会的封闭与开放的问题;涉及到近代中国的外交问题;涉及到西方帝国主义对近代中国的侵略史以及近代中国人民大众反侵略斗争史;涉及到如何评价东来的西方宗教与传教士的问题;涉及到如何评价农民阶级在近代社会的历史地位问题;涉及到如何评价反洋教农民的排外主义与爱国主义的问题,……如此等等。已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并有必要对传统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进行认真深入的反思,总结传统方法的得与失,扬弃被僵化的某些思维模式。努力探讨新的研究方法论。使教案研究能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 综观过去关于“教案”的研究。从方法上看,我们一般使用的是阶级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发展战略研究在我国是从八十年代开始受到普遍重视的。自1981年2月我国第一次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问题座谈会开始,讨论问题逐渐深入,由全国经济社会的战略目标到实施方案的设计,都有了很大的成效,近年,又逐步推移到各个地区和部门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即在进行全国大系统的总战略研究的同时,已开始进入各子系统的分战略研究,在区域经济的计划设计上取得不少初步的成果。在全国发展战略多层次的研究中,1983年召开的“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战略问题讨论会”,对我国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建设进程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当经济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聚集一堂,从发展战略上来设计、思考我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我国党和政府拨乱反正,恢复和落实正确的宗教政策,各民族信教群众充分行使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过上了正常的宗教生活。 但是,由于十年内乱,人与人的正常关系受到极大损害和歪曲,社会道德风气出现了许多不良现象。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和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某些传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受到冲击,外来的各种文化因素又泥沙俱下,令人眼花缭乱。这样,有些人认为,要改良社会道德风尚,抵制各种邪恶东西的腐蚀,还得回到宗教那里去,主张以宗教信念来约束和规范人的行为,提高人的道德水平。他们认为,宗教道德与共产主义道德是“一致的”,可以并行不悖。这就把宗教与道德的关系问题重新提出来了。  相似文献   
9.
八卦哲学思想在中国古代文化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源远流长的中国哲学思想发展史上影响十分深厚。不了解八卦哲学,就不能理解体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体系。但是,长期以来,学术界都仅仅是在汉族文化体系中研究八卦哲学,以为八卦思想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因而从未把研究的目光投向其他民族的思想系统,很少有人注意到少数民族的八卦哲学。事实上,由于中国文化多民族构成的特征,八卦哲学并非仅存于汉族文化之中,它也存在于一些少数民族文化之中。例如西南拥有数百万人口的彝族,就有用古彝文撰写而表述八卦哲学思想的专著。可是这一事实的发现,又有某些论者认为彝族的八卦哲学是最  相似文献   
10.
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是佛教由尼泊尔、印度、汉族地区三路传入西藏后,经与当地传统的苯教斗争、融合而产生的独具特色的宗教流派。自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时代起至近现代,藏传佛教历经演化,不断扩展,全面渗透于藏族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在地域上扩张传播至四川、青海、甘肃、内蒙、云南等地,甚至飘洋过海传到欧美等外邦之地。在藏族社会里,曾长期实行政教合一制度;经济上确立过寺院农奴经济制度;文化上藏传佛教包容了哲学、教育、美术、天文、地理、医学、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等领域;藏民过去的思想与行为无不学制于佛教。因此,要了解藏族的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包括接受了藏传佛教的蒙古、裕固、土族等少数民族的教育),就必须研究藏传佛教的教育(亦可称为寺院教育)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