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9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3 毫秒
1.
竹子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极为密切,构成了灿烂的“竹文化”。竹文化丰富多彩,这里仅从竹图腾崇拜、竹卜、祀鬼禳灾、祈求丰收等宗教活动加以概述。 一、竹崇拜与神话传说 竹崇拜包含的画很广,为便于集中论述,这里归结为以竹图腾为中心的崇拜活动,所谓“图腾崇拜”,是原始社会的人们  相似文献   
2.
竹子与宗教习俗──竹文化研究(中)覃圣敏(广西民族研究所)四、竹子与农业祭祀农业民族都希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收成好不好,与土地、雨水、病虫害等自然条件有很大关系。对这些自然条件,古时人们都归结于神灵的主宰,因此要举行许多宗教祭祀活动。祭祀的对象有社...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我国姓氏的起源特别是少数民族姓氏的起源入手,论述覃氏的起源和发展,包括覃氏的起源地、"覃"和"谭"的关系、覃氏的历史人物、"覃"的读音以及广西覃氏的来源。文章认为,覃氏的根源在覃怀,原为汉姓,在汉文化的熏陶下,许多少数民族跟从汉姓,覃氏就成了许多少数民族和汉族的共同姓氏。这种情况,反映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真实面貌。至于许多覃氏族谱以覃怀满为先祖,说他原名谭山耀,祖籍山东,这是编造的,其根本原因在于历代王朝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民族文化的发生、存在和传承的形态来概括中国壮族和泰国泰族传统 文化的基本特征并进行重点比较。笔者认为,壮泰民族传统文化的发生型式应属原发型,其 突出的代表是稻作文化和壮泰民族语言,这是由壮泰民族的悠久历史及其文化的独特性决 定的,也是壮泰民族传统文化最大的共同点,与壮族不同的是因迁徙的关系,泰族文化带有 移植的性质。在存在型式方面,壮泰传统文化均属于兼容型,但兼客文化的历史背景及对象 则不相同,对壮族来说,主要是受汉文化影响的结果,而泰族则主要是受印度文化影响的结 果。在传承型式方面,壮泰传统文化应属连贯──重组型,这是由构成壮泰民族文化的四个 层面十二个文化丛结所表现出来的连贯性、重组性和创造性来决定的。但在具体的传承渠 道方面,壮泰又有较大差别,壮族主要通过社会教育,而泰族主要通过学校教育;壮族地区的 学校教育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相脱节,而泰族地区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5.
一、楚怀王(义帝) 和南越武王(武帝) 《史记·项羽本纪》在记及项羽与项梁举兵江东,杀秦会稽郡守,拥立楚国旧王族中之一人以叛秦时云:“楚怀王之孙名心者,于民间为人牧羊,乃访求之,立以为楚怀王,民望归之。”《史记·集解》引后汉应劭云:“以祖谥为号,从民望也。”战国楚秦之争时,楚曾以楚威王之后立为怀王。怀王被拘于秦,遁归不果,公元前二九六年客死秦地。他是广泛得到楚人同情的人物。因此,原属楚国的项羽、项梁,是率楚人叛秦时拥立楚王,并打着“怀王”的旗号,其为了收拢民心,这是必然的措施。不过、威王也好,怀王也好,都是楚君主殁后的谥号,即  相似文献   
6.
泰族是泰国的主体民族,人口约有二千多万。壮族是我国最大的少数民族,人口达一千三百多万。中泰两国有着悠久的友好关系,其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二世纪的西汉时期。《汉书·地理志》说:西汉时期的官方商业使团经常出海,“赍黄金缯而往”,“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杂行,可五月,有都元国,……”据我国学者考订,所谓“都元国”,即今泰国南部的北大年。如果从壮泰民族文化的密切关系来看,其历史还应该追溯到西汉以前更早的年代中去。一九八八年一月八日至十八日,应泰国孔敬大学的邀请,我随同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顾问张声震同志率领的“广西民族  相似文献   
7.
壮泰等民族的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迅速发展变化,其中有正常的"新陈代谢",也有非正常的"消亡危机".之所以如此,本文认为主要是受到西方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现代化建设和世界文化四大潮流的推动和冲击的结果.另外,本文还提出了在这样的形势下,壮泰民族应采取的基本态度和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8.
广西壮族的皮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壮族的皮纹研究林光琪,朱芳武,苏曲之,覃圣敏,李富强,覃成号,韦国庆,张瑛美,赖剑初我国对少数民族皮纹研究已有较多报道,关于广西壮族的皮纹研究报道也有两篇(董悌忱,1964;李后文,1984)。他们调查的对象主要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县城里在校中学生,...  相似文献   
9.
一、岭南越族诸称关于岭南古代居民的族称,见于史载的,先秦及秦汉之际,有百越、扬越、外越、陆梁、西瓯、骆越、瓯骆等名称;东汉一代,又有乌浒、俚、僚等称谓。此等名称,其各自的含义如何,彼此间又有什么关系,诚为研究岭南地方史、民族史之一课题。 1、百越历史文献中,“百越”一名,颇多歧义。“秦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挽首系颈,委命下吏。”此百越所指,显系岭南越人。罗泌  相似文献   
10.
20 0 3年1 2月1 3日~1 5日,在广西民族研究学会的协助下,中共上林县委员会和上林县人民政府组织召开了“广西上林唐碑唐城学术研讨会”。来自区内外及日本、越南等国家的8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现将学术研讨会综述如下:一、上林唐碑唐城概况上林有两块唐碑,一为“六合坚固大宅颂”(以下简称为“大宅颂”碑) ,刻于唐高宗永淳元年( 682年) ,位于今上林县澄泰乡洋渡村剥庙山山脚的一个岩洞中。碑高95厘米,宽64厘米。碑文为楷书,竖刻,共382字。另一碑为“检校廖州刺史韦敬辨智城碑”(以下简称“智城碑”) ,刻于武则天万岁通天二年( 697年)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