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4篇
综合类   3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佛教文化对藏族文化,佛教文学对藏族文学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在《藏文大藏经》中讲述佛陀本生故事和因缘故事作品中的佛经故事,对藏族文学的格言诗、藏戏与历史文学,都有着各种不同的影响。在影响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演变。演变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民族化,即在佛经中印度故事的基础上,更换人物、处所、语言与细节,使之符合藏族的特点。同时使宗教思想有所淡化,文学色彩更浓。  相似文献   
2.
国家图书馆所藏敦煌藏文写卷BD15050号(背)是一篇反映古代藏族丧葬习俗的神话故事.它为研究吐蕃古代葬仪提供了重要材料,更主要的是讲述了一个文学味道极浓,非常有趣的古老神话故事.全文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讲的是父亲额德推充向儿子们提出要为他准备“升天”所需的特殊祭品.第二部分讲的是儿子金波聂基在妻子鸟妃的帮助下五次远行,成功地取回所需的特殊祭品.五次往返中发生的神奇的事例,构成了引人入胜的情节,使这一部分成为全文的精华.第三部分讲的是父亲“升天”,故事圆满结束.  相似文献   
3.
《萨迦格言》和《丹珠尔》中格言诗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族历史上有名的学者萨班·贡噶坚赞(1182—1251)大师的名著《萨迦格言》是一部在藏族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文学名著。它不仅在藏族社会上有着极大的声望,而且蜚声中外,为国内外研究藏族文化的人们所熟知,研究介绍它的文章也不少。在不少文章中都提到萨班的《萨迦格言》和印度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藏族民歌和不同时期藏文文献中出现的"古尔"和"鲁"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作为语词,古尔和鲁最初的基本含义相同,都是"歌"的意思,只是修辞色彩不同。古尔是鲁的敬语,《米拉日巴道歌》问世以后,古尔才增加了"道歌"的含义。作为文学样式,古尔和鲁都是指吟唱的诗歌,是藏族最早的诗歌形式。文章分赞普传记中的古尔与鲁、卜辞诗歌与鲁、伏藏中的古尔与鲁、《西藏王统记》中的鲁、米拉日巴与道歌、古尔玛的兴起、鲁的发展、《格萨尔》与鲁、藏戏与鲁等9个部分对古尔和鲁在历史上的演变和发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宗喀巴·洛桑扎巴(1357—1419)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是藏族人民尊崇的上师,享誉国内外。他在佛教经典和修持各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他博学而有才辩,著述极多,辑有《宗喀巴全集》。他不仅是位著名的佛教理论家,同时也是一位诗人。他的诗作大多汇集在《诗文散集》中,收入全集部。笔者不揣浅薄,对其《诗文散集》  相似文献   
6.
古代藏族卜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收藏在我国敦煌千佛洞中的古藏文文献中,有份七至九世纪吐蕃时期的卜辞手卷。这份卜辞手卷首尾均已残缺,保持比较完整的仅有三十首。每首卜辞包含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诗歌体的卜辞正文;第二部分是散文体的有关这首卜辞应验什么的解说。  相似文献   
7.
《卡切帕鲁训诫》的全名是《卡切帕鲁世俗业果计算法的训诫》。它是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上半叶流行于西藏地区并具有广泛群众性的一本藏文诗歌体的作品。此书作者是自称卡切帕鲁(回民帕鲁)的人。这个卡切帕鲁是个什么人呢?有人说是七世班禅丹贝尼玛(1782——1853),因他同后藏日喀则地区的回族很熟悉,就用回族优美的群众语言,化名卡切帕鲁写了这本《训诫》。若此说可信,那么七世班禅为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