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3篇
综合类   4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阎云翔先生的《私人生活的变革:一个中国村庄里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系(1949—1999)》(龚小夏译,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版)一书是一部优秀的民族志。该书重点考察在中国农村过去的50年(1949—1999)中发生在农民家庭与个人生活领域的种种变化。作为优秀的叙事文本,其理论分析与经  相似文献   
2.
美国人类学家埃里克.穆格勒的民族志《野鬼时代———中国西南的记忆、暴力和空间》,对“空间”概念和“行动者”等概念做了新鉴定,对众所皆知的“文革”历史事件提供了一种与众不同的观点;用民俗模式的生活属性展开了深入的分析,对民俗整体研究有一个理论上的整体把握;将社会理论、底层历史与民俗解读有机地勾连起来,加深我们对民俗事项的阐释深度。中国民俗学的发展可能需要长时段的田野调查方法和社会理论的介入。埃里克.穆格勒的这本民族志著作《野鬼时代》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典范。对于研究当代中国的学者来说,这本著作同样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最早开发利用水力能源的地域、时间及民族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力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曾经是人类利用自然能源 ,通过机械运动 (如 :水排、水碓、水碾、水磨、水车等 )来发展生产力、实现人类自身解放的重要标志。我国是最早开发使用水力能源的国家 ,但其始创者所处的地域、时间及其民族族属 ,仍模糊不清。本文从文献、考古和民族学资料考证中发现 :在西汉之前 ,生活在南方的南蛮吴越民族始创了水能机械  相似文献   
4.
文化作为一种在特定地理、历史、经济、政治条件中形成的生活方式和信仰体系,是变动不拘的。本文以神秘湘西的旅游文化制作为例,以民族志的方式探讨了湘西在民族旅游开发背景下的信仰文化再生产。为了开发旅游以获得地方经济的利益最大化,各种媒介、地方百姓以及旅游企业,都依其对游客心理和旅游业的不同理解,选取了赶尸、落洞女、放蛊、命运、还傩愿等信仰民俗文化事项,参与到神秘湘西的制作宣传之中,对该旅游吸引物进行符号建构。人们这些参与旅游文化制作的行动,有可能改变土著信仰文化的原有面貌和内在和谐,从而对其未来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通过民族的原生文化与异文化特质之比较研究发现,苗族童帽不仅具有保暖的实用功能和装饰的审美功能,而且在"天护地养"之神灵观念的指引下具有祈盼和教育的社会功能.苗族人通过对多种图案式样与象征符号的寓意,赋予人的生命内涵不仅具有"是否活着"的生物本能,而且还昭示着"怎么活着"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6.
信巫蛊、敬鬼神,是湘西凤凰山江这个旅游地区的显著民族文化特征.居住在这里的苗族曾经由于它的封闭性,以及对人际关系规范与和谐的追求,对巫蛊有一套独特的解释系统.时下该地区旅游兴盛,为了增加这一地区的神秘色彩和少数民族文化特色,该地的巫蛊文化得到了有意识的再造与渲染.在这个过程当中,民族内部当地旅游自主开发者和民族传统文化守护者之间出现了思想分歧和冲突,由此,巫蛊文化在民族使用者和旅游者面前呈现出两种不同的风格.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结合社会语言学、民族学、历史学和地方志的材料,初步探讨了甘肃省永登县“薛家湾人”的族源问题。作者认为,“薛家湾人”有着强烈的“苗族情结”,还保存着大量的“古苜语”词汇,他们可能与我国南方的苗族有着渊源关系,而绝对不是从中亚等地区移居来的吉普赛人的后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