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4篇
  2019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3 毫秒
1
1.
仪式在延续社会传统、整合族群心意状态等方面起着重大作用,而这些作用通常会借艺术与审美的手段来加以强化.正因如此,当仪式活动随族群延续而作为一种传统固定下来之后,交融在仪式中的审美活动也因此获得某种"惯例"意味,而这似乎可以看成某种客观存在的审美尺度.它和现实的功利活动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2.
各个族群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他们在审美尺度上的互相影响常常在所难免。这种影响会导致审美尺度的变迁。审美尺度的变迁或植根于本民族传统而嫁接了外来文化,或因接纳新生活而重新阐释了自我文化,或因殖民背景而导致了文化阉割,或因表达政治意愿的需要而重建自我文化去抗衡强势文化。  相似文献   
3.
随着"东学西渐"的推进或如有的西方学者所说的"第二次文艺复兴"的华丽登场,西方最近的自我研究出现了十分壮观、令人吃惊的高潮。加拉格尔作为这一研究的名副其实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新思潮的倡导者,尝试用现象学方法研究人的自我感的发生学,促成了自我研究的"现象学转向",发起了许多有意义的方法论变革,开了对已有自我问题和研究的批判性反思的先河。加拉格尔在坚持实我论的基础上,强调人身上的"我"是多而非一,是由最低限度自我、社会性自我、叙事性自我、情景性自我、中枢自我等和一定数量的特征构成的模式。不同人的自我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它们的特征组合不同。这些对更好地理解各种自我论及其实质、进一步深入研究有关问题有积极的启发意义,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4.
对于装饰纹样的研究,应当力避逻辑优先、主观臆断,应从装饰纹样诞生的文化情境出发,坚持历史优先性原则和复杂性思维方式,兼顾考古事实与心理学逻辑推定,如此才有可能真正揭示装饰纹样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电子信息时代,理工科大学生的审美教育在教材建设和课堂教学方面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在此背景下,必须从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教师自身知识储备三方面作全方位的变革,才能合理应对这些挑战并为大学生 的全面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6.
陈元贵 《兰州学刊》2005,(6):296-298,319
克罗齐的"直觉"说在强调艺术独立性的同时,更将"直觉"说纳入他的全部心灵哲学,将艺术放在心灵活动的过程中进行考察,以历史主义来统领和救正他的"直觉"说,既肯定了作品中暗含的理性因素,避免了过分强调艺术独立,也由此生发出他的艺术批评理论--"美学的和历史的解释."其历史主义的主要源头是维柯和黑格尔.  相似文献   
7.
陈元贵 《兰州学刊》2006,(3):78-80,53
格罗塞《艺术的起源》以探讨艺术科学的合法性为切入点,由此展开对艺术起源的研究。这一做法既是重建艺术科学的努力,也是探讨艺术起源问题的初步尝试。虽然他关于艺术起源的一些论断已显陈旧或难以自圆其说,但他将原始艺术与现代艺术相互参照,并由此论及艺术的审美品性与社会功能的做法,仍能给我们不少启示。  相似文献   
8.
既往的审美尺度研究,较多地将其局限于审美与艺术活动本身做架空推论,而与现实审美情境相去甚远。有鉴于此,本文从人类学的视角出发,将艺术和仪式活动勾连起来,考察审美尺度如何与仪式共生、如何因仪式活动而强化或复杂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