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5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随着人类生态危机的日趋严峻,生态文学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学样式日益受到关注。在生态文学繁荣的背后,在创作内容和艺术表现力上,还有许多可以进一步提升的地方。中国生态文学的症结主要表现在创作主体生态理念的模糊与迷惘、生态审美思维中的二元对立以及生态批评的边缘化地位及功利性等等。  相似文献   
2.
何钧佑锡伯族长篇口承叙事是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锡伯族历史与文化的"活化石",其文本中呈现出浓郁的山林文化特征。动物崇拜现象是山林文化的核心表征,何钧佑长篇口承叙事中所展现的锡伯族动物崇拜古老而神秘,既有对山林动物的文化认知,也有独具特色的叙事模式,兼有原始性与宗教性,是研究锡伯族民族心理和族群发展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生态文学的创作中,其创作规模和模式都在探索之中。贾平凹的《怀念狼》以其鲜明的生态主义立场、本土化的创作范式为中国生态文学创作注入了新鲜的生命力。笔者运用生态主义视角,从生态空间的建构、东方意象的意蕴,以及生态危机意识的文学转换等方面,总结和归纳了这种生态创作向传统回归的艺术价值和趋向。  相似文献   
4.
采取生态批评的视角,分析了王秀杰自然写作中的生态审美特征,从自然生命的敬畏与尊崇、人类文明的反思与诘问以及生态审美的艺术建构三个方面展开阐述,并对其创作及自然写作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从个案入手为中国生态文学创作总结经验。  相似文献   
5.
生态主题是和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基本命题,但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呈现却是一个从潜隐到表征的逐渐显现的过程。尽管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生态主题被重重现象所包围、遮蔽和赋予,但是人类的生态本性决定了生态主题必然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根本命题。随着现代生态危机的日益严峻,中国生态文学创作也走向了繁盛。  相似文献   
6.
女性主义审美观照下的男性文学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男性形象是女性文学中相对次要的人物形象,但是选取男性文学形象作为研究对象并加以解读,会发现女作家对男性形象的塑造与男作家在文化观念和性别立场上有着很大的差异,它解构和颠覆了男性形象在男性话语中的主体地位,男性形象扮演着女性反叛传统文化、消解男权意识的对立面的尴尬角色。妇女解放在女作家那里已经成为审美想象的话语形态而存在。  相似文献   
7.
生态审美意识是生态美学的重要思想资源,现代意义上的生态审美是与中国现代性启蒙一起生成并发展的,体现了生态危机的现实困境下生态主义意识崛起的必然。在现代性所带来的人的主体性觉醒中,现代生态审美意识确立生成的根基,现代文明的幻象所暴露的问题使人们转向自然,开始寻求精神的还乡之旅,而现代生态危机的加剧使人类中心主义遭到解构,生态主义观念应运而生,生态审美意识逐渐成为文化的自觉。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推动教育事业发展进程,在当前国家发展形势下,教育政策不断进行改革创新,初中生作为青春期主要代表团体,有关教育机构在提升初中学生文化知识水平的同时更注重情感教育.所谓情感教育,简单地说,这种教育模式可以使学生通过教育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促进中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发展,能够增强学生审美能力,提升独立能力,以及建立学生健康心理状态,尤其对于美术学科来说,美术学科虽然是辅助科目,但是良好的美术教育可以促进其他学科共同进步,并且能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当前教育机构应重点采取的教育方法.本文对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育中渗透的重要性进行详细说明,并提出相关加强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育中的渗透措施.  相似文献   
9.
生态审美在价值观和审美旨趣上具有同一性和普遍性,但是文化的多样性存在必然导致生态审美具有差异性,其形成的主要因素在于民族文化的差异.生态审美的民族性是在“区域特色”或者说“地方色彩”中表现出的不同形态的生态美,它包括不同民族生境中的自然生态依生之美、生态思维与生态智慧的原始和谐之美、人性的生态本原之美.  相似文献   
10.
征服自然是人类的古老命题,在现代生态审美视域中,征服主题在中西文化语境与历史语境中有着迥异的审美特征,这种差异性体现了东西方不同的文化特质以及人类自然观的演变历程。现代生态观的确立与建构正是在此基础上的提升与超越。将征服主题放置在生态审美的宏观视域中加以文本分析,对于现代生态审美的建构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