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疏勒河名考     
甘、青、新交界处的疏勒河,本名冥水、籍端水。冥水、籍端本为汉名;疏勒之称,乃少数民族语言的汉译音。研究疏勒一称,对研究西北少数民族史、特别是裕固族史,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本文试图考证疏勒一称的语源、语义及其语音的演变过程,谬误之处在所难免,望史地学界斧正。  相似文献   
2.
明代中后期的撒里畏兀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嘉靖七年(1528年)明朝兵部尚书王琼总制三边、安辑东迁后的 撒里畏兀儿诸部,至明、清之交。这一时期,撒里畏兀儿失去了自"黄头田纥"以 来的左右一方的相对独立局面,因受制于人而动荡不安、艰难求生,对今日裕固 族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裕固族自明代中叶东迁以后的历史,总是同“八字墩”紧密相连;“八字墩”是什么意思?在什么地方?史无明文。本文把现实调查素材同文献史料相结合,认为,“八字墩”是“五个山”的译名,特指以“五个山”为中心的广大草原  相似文献   
4.
甘州回鹘自唐末建立政权,历五代至北宋,逐步发展壮大。十一世纪初,进入鼎盛时期。可是,突然于天圣六年(1028年)失去可汗建牙之地甘州,一败涂地,部众四散逃离。在河西走廊建立政权一百七十多年的甘州回鹘,在鼎盛时期突然失败,又失败得那样惨重,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想从甘州回鹘的社会制度方面探讨其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十四世纪,随着元朝的灭亡和明廷的兴起,今新疆各地打破了蒙古人统治畏兀儿(今作维吾尔)的局面,元代中叶以来出现的各封建割据“地面”之间的力量在重新组合,蒙维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导致了撒里畏兀儿的东迁,促使一部分蒙古人和畏兀儿人融合,形成了今天的裕固族。研究元末明初蒙维关系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变化,有着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甘州回鹘渊源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九世纪末至十一世纪初的一个半世纪里,回鹘人在千里河西走廊建立了“汗国”。这个汗国建牙帐于甘州,史称甘州回鹘;又因为她占据了瓜、沙、肃、甘、凉等州,即今安西、敦煌、酒泉、张掖、武威一带,控制了河西走廊,又称河西回鹘。研究甘州同鹘,对研究裕固族族源及其历史,对研究唐末至宋代的丝绸之路,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五代宋辽金西夏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又一次大分裂时期,也是我国民族关系史上的大交往时期。在这一历史时期的西北民族关系史中,有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对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就是其中之一。研究这个问题,不仅具有  相似文献   
8.
裕固族源于古代回鹘和蒙古。裕固族中的回鹘支系是比较清楚的,尤以古代回鹘汗室氏族“药罗葛”、“夜落纥”后裔的一部分为主体;裕固族源流中的蒙古支系,一般只说蒙古西征以后,一部分蒙古部落入居撒里畏吾地,而其具体情况,不甚了了。本文正想就裕固族源流中蒙古支系的由来、演变及其重大影响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9.
谷苞先生是生于西北、长于西北、长期工作于西北的唯一的老一辈民族学专家。新近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民族研究文选》(下简称《文选》),收集了谷先生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文章。《文选》不仅充分表明谷先生在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的理论和实践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而且展示了中国民族学在西北发展的足迹,并为中国民族学在西北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许多值得十分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裕固族中原来有一个部落,名叫Jalagar,汉译为“亚拉格”。这同唐代回纥的著名部落“药罗葛”、宋代河西回鹘中的“夜落纥”之称完全一致,说明“亚拉格”之称渊源于“药罗葛”。自鄂尔浑河回纥汗国破灭之后,“药罗葛”氏辗转迁徙,其中一部分入居河西走廊,至明代,汉文史料称作“牙兰”氏,拙著《试释<明史·西域传>中的“牙兰”氏》已有说明。本世纪以来,裕固族经历了激烈的社会变革,属“药罗葛”后裔的“亚拉格”家,今日的状况如何?本文想以耳闻目睹韵事实,试作答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