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4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社会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明代广西发生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藤峡瑶乱.在平定瑶乱过程中,中央政府为确保军需,数次改革在广西的销盐制度.这实质上是明代广西社会秩序在重构的过程中,政府、土司、瑶人等不同的利益群体展开的一场博弈.这场博弈对明代广西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麦思杰 《社会学研究》2012,(3):203-222,246
在帝国时期,风水是乡村民众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既投射着地域社会的权力秩序,亦反映了国家制度与民间文化的结合。历时性地探讨风水话语的演变,可以让我们从另一侧面了解到民众空间观念与地域社会构建之间的复杂互动过程。本文试图以清代广西昭平县黄姚街的风水演变为个案,分析府江流域社会在逐步整合至王朝权力体系的过程中,当地民众围绕着开户立籍、地方团练等重大历史问题,如何透过空间观念的不断重述来创造与组织其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3.
明清时期是广西府江流域社会变革的重要阶段,导致这一变革的关键因素为万历府江僮乱的平定与清初客人的进入。本文以府江流域昭平县黄姚街为中心,将该社区的构建置于区域变动的大背景下展开讨论,力图理解在此过程中,土民、客人在具体的历史场景中如何透过变革祭祀系统、重述祖先故事以确立其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4.
麦思杰 《社会》2018,38(1):81-103
帝国时期,火政是城市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且往往与区域社会的变迁有着密切关系。明清时期,在西江流域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广西梧州城经历了从军事重镇到商业枢纽的转变,而这一过程被全息地投射到梧州城火政的演变上。本文以梧州城的火政为中心,通过探讨其演变的过程,重新理解明清时期西江流域社会的地方动乱、人口流动及商业贸易等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广西左右江地区,布洛陀是最重要的民间信仰,其仪式唱本为<布洛陀经诗>.本文透过对这一信仰及<经诗>形成的历史背景、叙述结构的分析,讨论布洛陀信仰与宋明期间左右江地区历史变迁的关系,认为其背后折射出了这一时期左右江社会的区域格局,是地方土司在重构地方社会秩序过程中的重要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6.
学术界一般认为,元代以后中国西南边疆地区的土司制度源于唐宋时期的羁縻制度.在以往的研究中,学者多从政治控制的角度讨论土司制度的起源.本文以广西左右江地区为例,探讨两宋时期该地区羁縻制度的建立、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元以后的土司制度.本文认为,该制度过程与当地的社会结构、生活方式以及市场贸易有着密切的联系.从羁縻制度到土司制度,是地方洞酋与王朝政治在两宋期间围绕着市场展开互动的结果.这一结果,又对元明以后广西左右江地区的区域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