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几乎从写《随想录》开始,巴金在反思“文革”同时,也反思自己。他总想弄个明白,这个使我们民族蒙羞、引为耻辱的“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到底是怎么发生的?为什么会出现在中国大地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人裹胁其中,而失去分辨抵抗能力?为什么会严重、残暴、荒谬到中外历史所罕见的程度?怎样才能使我们的子孙后代了解接受这个历史教训,再也不要重犯这样可怕的错误,重新经历这样的浩劫?因为只有弄清历史真实面貌,才能深入到问题的本质。他常常想到:“我们不能单怪林彪,单怪‘四人帮’,我们也得责备自己!”这句看似乎常的话,…  相似文献   
2.
巴金晚年全力以赴写作的《随想录》五卷,不仅是他在80年代的最重要的奉献,也是他在1949年以后40年中最有价值的作品,在巴金全部创作生涯中占有关键性的地位。但是,和巴金前期的作品一样,在引起强烈反响的同时,也存在着尖锐的分歧。因此,我一直认为,对《随想录》的研究在整个巴金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陈徒手新著《人有病,天知否》出版以来,受到评论界的关注和好评,认为是一部材料翔实丰富、开拓了文学史研究空间、颇有新意的著作。我在赞成这些意见的同时,还想补充说点具体看法。我是在此书出版以后才有机会与作者匆匆一晤,但在本书文章单篇陆续发表时就已读过并引起很大兴趣;成书后又读了一遍;然后为了想写点感想,又翻阅了多次。我所以先说到这些读书过程,是想说明好久没有像这本书那样吸引我了。也许这只是我个人读书太少、面又狭窄且兴趣所致之故。但确实也由于此书所展示的世界与我们以往所知道的当代文学史,既似曾相识却又…  相似文献   
4.
出访美国,我在旧金山有幸认识伯克利大学的T先生。他先后获得过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学硕士,玛凯大学英国文学硕士和史丹福大学文学博士。正因为对中英文有深湛的修养,所以他在从事图书馆工作之余,还撰写了许多文学论文,翻译了大量中国古典诗词。那天,他陪着我在大学校园中游览,先带我到他服务的大学图书馆中文部阅览室和书库参观。他用钥匙打开沉重厚实的善本书库大门,指着排满在书架里的许许多多线装古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