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人才学   8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美籍华人余国滔博士从1994年至今一直在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工作。1997年与北大签订的合同期满后,自愿申请无偿继续为北大工作。余国滔先生祖籍香港,1972年移居美国。他是美国著名生物物理学家、美国三院院士、伊里诺大学物理系Frauenfelder教授的博士生,曾获得过大学特等研究生的荣誉。1982年获得博士学位后,长期从事生物系统的拉曼光谱学和荧光光谱学的研究。余国滔博士说他从小就很喜爱生命科学,并立志要做一个生命科学家。“神秘的大自然总是充满着许多揭不开的谜。而生命科学家的任务就在于探索这些大自然的奥妙。”出于对生命科…  相似文献   
2.
“流放36年”60年代初、莫斯科科学院部分机构迁移新西伯里亚,创建新西伯里亚科学院。西道罗夫先生作为首批高级科研人员之一。一直扎根那里、至今已有36年。如今的新西伯里亚已经发展成为俄罗斯的”科学城”。他不无幽默地说”沙皇时代流放到新西伯里亚的罪犯最长的也只是25年。而我已经被流放”36年了。”西道罗夫先生在1968年曾荣获”列宁勋章”他自豪地说这是当时俄罗斯最高的奖励是最高荣誉的象征。每次到莫斯科开会都带着它。在买什么东西都要排队的年代出示“列宁勋章”就可以优先。西道罗夫现在领导的新西伯里亚核物理研究所是新西…  相似文献   
3.
拉瑞夫妇第一次来中国,是在 1990年。一个曾在中国内蒙古工作的朋友把中国描述得如诗如画,勾起他们对中国一往情深的向往。当时已经退休的他们,儿女已经都有了自己的家。于是他们无牵无挂,到ERRC(中国教育资源与人才推荐中心)报了名,并被推荐到中国当教师。当时仅仅是抱着一种来中国旅游“看一看”的他们,没想到在中国一呆就是9年,并且来了就不愿再回美国。准备来中国“受苦受难” ERRC对他们进行了严格的培训,并警告他们“要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要抱过高的期望值。”他们还从曾经到中国工作过的老师那儿听到了他…  相似文献   
4.
2006年10月14日下午,北京大学办公楼礼堂举行隆重的仪式,授予香港北大之友有限公司创会会董陈国钜先生"名誉校董"称号,以感谢他多年来为北京大学的教育事业慷慨解囊的义举.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闵维方,校长许智宏院士以及明德奖学金获得者700余人出席仪式.  相似文献   
5.
宽阔美丽的密西西比河缓缓流过美国中北部城市明尼阿波利斯(Minneaplis),把位于这座城市的明尼苏达大学主校园分成了两半──东岸校园(EastBank)和西岸校园(WestBank)。一座巨大的封闭式双层大桥华盛顿大桥(WashingtonAvenueBridge)又把两个校园连在一起。站在桥上环顾四周,天空一片蔚蓝,桥下河水碧绿,波光粼粼,远处高楼林立。明尼苏达大学的中国中心(China Center)位于HumphreyHall的一层。它是所有来明大学习,研究的中国学生,学者常来常往,乐…  相似文献   
6.
朱迪(Judy A Sperling)女士现在是美国明尼苏达州Hennepin County医学中心教授,双城足踝科专科医院院长;明尼苏达州足科医学学会会长,美国足科运动医学协会理事长…… 朱迪所创办的双城足踝科专科医院虽然不太大,但在双城小有名气。她有固定的长期病人(每3个月定期检查一次)100余人,年门诊量1500余人。朱迪在事业上一帆风顺,我经常叫她“Strong Woman”(女强人),她并不否认。女强人的生活多姿多彩生活中的朱迪也是一个富于幻想、敢干敢闯的女子。朱迪是犹太人,是俄罗斯和德国…  相似文献   
7.
见到我的导师Erika Lee,真不敢相信眼前这位年轻、爱笑,随和又健谈的女孩,竟是历史系教授。美国移民问题、亚洲、华人移民问题方面的专家。随着长时间的合作,发现她确实是名副其实的、令学生爱戴的“Girl Professor”. Erika Lee. 1998年获加州伯克利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任明尼苏达大学历史系美国历史、亚洲移民史教授、该系顾问委员会、本科生教育委员会及学术自由与责任学会成员,明尼苏达大学“校长杰出成就委员会”委员“种族、民族、移民研究委员会”及论文评审总会主席,除此之外,她还是…  相似文献   
8.
55岁的伊朗人马哈茂德先生从1997年9月开始一直在北京大学东方学系任波斯语专家.他1974年获伊朗德黑兰大学文学硕士.1982年获美国华盛顿大学文学博士。1983年至1997年8月任德黑兰大学文学和人文学系图书馆馆长。初识马哈茂德博士。我的感觉是他面部严肃甚至可以形容为”严厉”.但认识时间长了感到他非常热情也不乏幽默.来中国之前,马哈茂德从有关中国的书籍、影视及广告中了解到许多有关中国的事情.但是”眼见为实”。他亲眼所见的中国和想象中的很不一样.来之前,听说中国百姓目前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于是就想。如果街上人人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