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5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2篇
社会学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当前超强竞争时代,组织学习、核心竞争能力和战略柔性,越来越成为企业竞争的焦点问题,成为企业营造持久的动态竞争优势的战略武器.本文在对前人有关研究进行回顾、总结和归纳的基础上,开创性地把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划分为技术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和整合能力这三个关键构成要素,识别出组织学习的三个关键维度,深入剖析了战略柔性的内涵与本质,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其对企业竞争绩效的影响.最后,本文以来自中国企业的实际调研数据为基础,运用基于偏最小二乘法的结构方程模型(SEM),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剖析了本项研究对中国企业管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由于我国各地中小学实行大规模的合校并校,加之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新一轮的读书无用论的泛滥,各地中小学生流失十分严重,给我们国家的中小学教育工作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所以我们教育工作者及教育主管部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从加强中小学档案管理入手,加强流失生管理和控制,切实做好义务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3.
组织学习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新型市场国家中更为重要。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方法,系统地分析了WoS数据库中组织学习领域文献的特点。并结合引文编年图得出了主路径图,阐述了组织学习理论的发展脉络和路径,从而论述了加强新型市场国家中组织学习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李季 《女性大世界》2004,(6):146-149
从小镇到都市 当我所乘坐的列车疾带驶向斯德哥尔摩的中心火车站时,我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车窗外的动人景色。瑞典特有的静秀而美丽的首都鲜活地呈现在我眼前,跨越现代和过过立交桥纵横交错于中世纪的古建自由诗群周围,无数座大桥连接着海峡与城市,这座斯堪地那维亚半岛的神秘美城深深地打动着我。记得我还是孩童时期,斯德哥尔摩就具有神奇般的魅力,我总是向往着尼尔斯骑鹅旅行的神话以及诺贝尔奖典礼的壮观场面。  相似文献   
5.
问题的提出开放环境下,青少年交往意向和性意识发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指导青少年正确地进行人际交往,引导青少年性意识健康地发展,养成良好的现代人格素质,是学校、社会、家庭青少年教育面临的新课题。本研究试图通过对开放地区和内地中学生交往情况的比较分析,探讨开放环境下青少年性意识发展的特点和趋向,为科学地开展性教育提供依据。材料及方法被试:不同开放格局城市深圳、广州、杭州、西安、重庆(分别代表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地区和内地)的初、高中应届毕业学生2433名,其中初中1927名,高中1006名。方法:问卷法。采用分层次按比例选取样  相似文献   
6.
我們油矿上,有个老工人,大家都叫他楊成群。下了班別人有說有笑,他却从来不吭一声,同志們都說他是个热水瓶。热水瓶心热外边冷,論起干活来,誰也沒有他热情。那天下班从回民食堂路过,我們偶然谈論起,有几个民族的工人在油矿工作!你說回族他說汉,还有維吾尔和哈薩克。……算来算去只有四个。  相似文献   
7.
8.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重视,尤其是现代网络技术,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发展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因此文章针对电子信息工程在现代网络技术中的应用展开分析和探索。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从精英型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矛盾日益突出,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了解和分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形成原因,制定切实有效的指导措施是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要任务,也是解决就业困难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东北地区对外贸易的就业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首先,在总体层面,东北地区对外贸易的就业效应并不显著;其次,相比于第一、二产业,区域内第三产业仍有吸纳劳动力的空间,并将成为劳动力的主要流向目标;最后,地缘因素是导致各省对外贸易就业效应差异的主要因素。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东北地区实际情况,笔者进一步提出了提高区域出口贸易的就业创造效应,以及降低区域进口贸易的就业转移效应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