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人才学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80年代初,在中国大地刮起了一阵“出国热”,连不少影星、歌星、球星也打点行装,卷进外流的浪潮。 可是10年后的今天,在中国又掀起了一股“回归热”,许多海外赤子学成、业成后,又纷纷回归大陆。 这就是现代人才流动的必然规律,也是人才史上值得思考的一页。 今年1月中旬的末尾,听说定居美国10年有余的著名影星陈冲回到上海了,又听说她有意来沪“下海”。这是一条令人关注的信息,因此我们立即拨通她下榻处的电话,提出采访的要求。 说实在,陈冲这次返沪,行程匆匆,属于“半封闭”式。但考虑到我们都是老熟人,不好意思推辞,于是约我们去瑞金大厦美国希尔西国际集团公司上海办事处晤面。 由于拍摄电影《诱僧》剃了光头的陈冲,现在已经长出了一头乌黑光亮的头发,洁白的羊毛衫外,套一件黑色细纹双排纽西上装,下着深灰条宽松西裤。她自  相似文献   
2.
李庭昆 《人才开发》1989,(12):12-14
  相似文献   
3.
我提出这个问题,也许你会觉得奇怪。两根细小的筷子与儒家教育思想,是风马牛不相干的事,但是这两者恰恰在当今美国华人社区中被视为教育子女的至宝,是成才立业的“金钥匙”。 这是事实。这也是我在美国生活期间耳闻目睹和亲身感受到的大量事实。 一、筷子,是美国华人成才的“接力棒” 用筷子吃饭,这是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最为普通的事情,恰恰又是中国人餐饮文化的主体和象征。 眼下,在改革开放的国内,各方面都在引进“西风”。有些人甚至连吃饭也想来一次改革,更想革掉老祖宗沿用下来几千年的土里土气的筷子,认为只有用刀叉才是“洋式”、“时髦”和“进步”。不是吗?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南京路都开张了美国的“肯德基”和风靡世界的快餐大王“麦当劳”。 殊不知,我们想丢掉的筷子,却被美国华人视为中国的文化瑰宝,也是华人成才的“接力棒”。  相似文献   
4.
春节期间,我刚从美国回沪不久,就接到贵刊副主编刘经纬先生的约稿电话,说《人才开发》杂志已届百期,要我写篇文章以示纪念。  相似文献   
5.
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的炮火已经迫近,连那呛人的硝烟味儿也似乎已经闻到了。 四年一届的奥运会被喻为现代文明的世界大战,因为奥运会的成员已经超过了联合国。本届奥运会的参赛国(包括地区)为197个,比上届巴塞罗那奥运会又增添了14个。成了历届奥运之最。 为了争夺这金灿灿的奥运奖牌,各参赛国家和地区,不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我国因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第23届)一举创下了十五面金牌的辉煌战绩,紧接着是汉城、巴塞罗那大战依然战绩赫赫,俨然跻身当今奥运大国。展望本届亚特兰大奥运会前景,可获多少金牌?自然成了国人共同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