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随着专科院校不断的转型升级,本科院校数量在逐年增加,高考人数却逐年减少,班容量缩小已成为越来越明显的趋势。也就是说,在专升本的高校,小班模式教学会逐渐取代大班授课,这无疑也推动学校对评定学生表现的体系加以变革,建立符合本科小班教学的新型评价体系。教师尤其要把握好平时成绩的评分原则,重视平时成绩的记录。学校管理部门也要在平时成绩评价体系的执行方面做好监督工作,以确保改革措施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大唐芙蓉园植物种类组成及主要景点植物配植进行了分析。大唐芙蓉园的种植设计存在植物群落单调机械,景观效果缺乏多样性,不能突出其文化主题等问题。建议大唐芙蓉园在进行植物景观改造时紧扣文化主题,多使用具有西安特色的绿化树种,尽可能丰富和变化植物配植形式和空间,使大唐芙蓉园的植物景观朝着空间结构多样性、景观多样性等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多次提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新时代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同呼吸、共命运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也必然包含着生态共识的达成与生态文明的建设维度。以人类中心主义与自然中心主义为框架的生态理论却因自身理论的缺陷无法将生态有机整体作为主体纳入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对此,康德的目的论判断力为我们构建人与自然的生态共识提供了理论基础:主体通过目的论判断力将自然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纳入意识中,从而对整个地球生态圈产生了一种和谐统一的美感。正是这种对生态有机整体的审美化的理解,使得人类命运共同体下生态共识的达成回到“共同体”一词原初的情感意涵,从而通过情感的纽带建立起了人与自然整体牢不可破的伦理关系。  相似文献   
4.
民族共识和民族冲突一直以来都是民族研究的重要问题,民族的差异性并不是民族冲突的根源,而是民族共识的基础.在现代性背景下,传统文化与现代的激烈碰撞成为民族共识达成的主要障碍.本文试图从哈贝马斯的现代性理论出发,以交往理性为手段,考察民族共识的生成机制.哈贝马斯将现代性危机归之于生活世界殖民化,用交往合理化来重建生活世界,从而为民族共识的达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自组织团队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跃进  郝巳玥  张连敏  李民  杨佩 《管理学报》2010,7(8):1159-1164,1170
检索了关于团队和自组织以及自组织团队概念、原理及应用的有关文献.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自组织团队特征,包括开放性、自主性、适应性、复杂性、非线性和动态性,为自组织团队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女性是社会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女性的自由发展则为社会的前进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现在女性的地位和待遇都比之前有所提高。但女性的解放不仅仅是社会问题还要求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在获得生存的基本权利后,女性要思考的是怎样从父权制的思维方式中解脱出来。该文从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出发分析现代女性主体意识的现状,试图为女性自我觉醒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