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3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1.
“五四”时期,我国文艺界主要输入日本、西欧的文艺思想;二十年代中叶开始,一批革命作家将目光从西欧和日本逐渐转向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作为苏联二十年代至三十年代初的主要的无产阶级文学团体,“拉普”(俄罗斯无产阶级作家联合会)自然而然地进入了中国左翼作家的视野。这些作家是把“拉普”理论作为在中国发展左翼文艺运动、传播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参照系。本文试图对我国作家译介“拉普”的情况作一粗略的概述。我国译介“拉普”(包括其前身“十月”文学派)从一九二六年蒋光慈的《十月革命与俄罗斯文学》开始,至一九三三年周杨的《关于“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唯物  相似文献   
2.
沈栖 《领导文萃》2011,(20):61-62
若要官场干净,先得官员手脚干净。试想:官员贪污受贿盛行,官场还会是一方“净土”么?即使所谓的“小节”,按官员“政治洁癖”的要求,一俟被曝光,也是逃脱不了“下课”的命运。  相似文献   
3.
青年舞蹈演员黄豆豆因一部《苏武》而声名鹊起,饮誉沪上,成为舞坛上腾起的一颗新星。人们在赞誉他艺术成就的同时,反观一下他成才的过程,也许对人才的培养问题有一定的启迪。 黄豆豆并没有天赋条件,相反,从舞蹈演员的要求衡量之,却有“先天不足”。他的个子并不高,下肢只比上体长9.5厘米,而舞蹈演员的形体标准要求是12厘米以上。两次报考北京舞蹈学院,黄豆豆均困这个原因而“名落孙山”。之后,上海舞蹈学校赴温州招生,黄豆豆再次报考,八个“考官”已投了七张否决票,惟有该校副校长盛炽力排众议,提议让他试读半年。因为…  相似文献   
4.
马,性温驯善跑,是重要的力畜之一。自从唐朝文学家韩愈《马说》讲了“伯乐相马”的寓言之后,马(当然是“日行千里”者)便有了人才的喻义。 马是食草的哺乳动物,汉语中还给喂马的草起了一个专用名词:“马刍”。清代诗人奇星在《马草行》一诗中云:“家家并日办马槽,办豆更办锉草刀。”看来,马食草还很讲究,连“锉草刀”也马虎不得。马觅好草,天经地义。因为好草是马得以温饿、得以生存、得以发展(繁衍)的基本条件。哪里刍秣丰美,那里就有骏骐奔腾;反之,哪里土瘠草稀,那里就马迹罕至。同马一样,人才也有一个温饿、生存、发…  相似文献   
5.
一九二八年至“左联”成立前夕,我国经历了一场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论争。同鲁迅一样,茅盾也卷入了这一论争。他在《回忆录》中,曾简洁地说明自己在革命文学论争时的态度:“对于从一九二八年开始盛行的这种‘革命文学’的公式,我一直是不遗余力地加以抨击的,……我的这种态度很引起一些同志的不满,认为我是从‘右’的方面来贬低或否定‘革命文学’(普罗文学)。不过,我认为我是在坚持现实主义的传统。”对于茅盾在与创造社、太阳社的论争过程中,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作出的理论贡献,以及茅盾这一时期的文艺思想,尚缺乏系统的研究。本文试图就茅盾在革命文学论争时期的现实主义文艺思想作一蠡测管窥,权当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6.
7.
沈栖 《社区》2012,(23):42-43
大凡文化名人。都是在某个领域有着卓尔不群的建树或不同凡响的实绩,从而赢得一定的社会知晓度和美誉度。其一旦驾西,顿然引起世人悲恸,挽联相祭,且多出自名人之手。这些对仗工整、喻拟兼用、巧寓典故、言简意赅的怀古之作。远胜于已成为官样文章的长篇悼词。悼词过后便无人记起,而一副上乘的挽联却是可以载之纸帛,流布人间的,死者“亦庶几死而不死矣”。  相似文献   
8.
山西省省委书记胡富国在办公室里亲自书写了一幅条幅:“当官避事平生耻”。在3000万人口的山西省,每时每刻都会发生意料不及的事情,作为“第一把手”,胡富国并非事无巨细,一一躬亲,他不“避”的是攸关党和国家声誉、情系人民群众命运的事,一抓到底,抓出成效。譬如,为了尽快改变贫困  相似文献   
9.
近读美国《科学》杂志,有一则事过境迁已有60多年的两位伟大天体物理学家的轶事,使我感慨良久…… 1935年,24岁的青年印度科学家钱德拉塞卡来到伦敦,受到当时最负盛名的天体物理学家爱丁顿器重,他推举钱德拉塞卡在英国皇家天文学会上宣读论文。令钱德拉塞卡惊咋不已的是,当他的有关“黑洞”的论文宣读完毕后,爱丁顿断然驳斥,从根本上否定了这位青年科学家关于“黑洞”的神话。一番“权威性”的发言,宣告钱德拉塞卡的彻底失败。然而,经过近半个世纪之后,72岁的钱德拉塞卡却以其“黑洞”理论──划时代的创见──获得了…  相似文献   
10.
沈栖 《社会》1994,(12)
按照社会学家的普遍说法,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优化家庭也应该是社会学研究的一个课题,它对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有着不可小觑的积极作用。 说到“治家”,各家都有各家的一套,不会也无须统一,但是,注重子女教育看来还是一条“放之四处海而皆准”的“治家”方法。也就自然地想起了“家训”。 《易·家人》云:“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这也许是最古老的“家训”道义,剔除其封建正统的糟粕,取其“合理的内核”——父母像父母一样严管子女,子女像子女一样孝敬父母,长兄像长兄一样爱护兄弟,兄弟像兄弟一样敬重长兄,夫妇像夫妇一样“相敬如宾”,——如此这般,“家道”岂会不正?宋代司马光编著过一本《家范》(共10卷,19篇),据说是我国封建社会士大夫所推崇的“家训”读本。其实,古人的家训特别多,给我影响至深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