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人才学   2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各地纷纷出台优惠政策,其中也包括人才的税收优惠政策。本文作者提出应该慎用人才税收优惠政策,欢迎广大读者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2.
哲学层次,主要是人和人类社会的目的。哲学是人类社会思考的最宏观、最抽象的问题,不仅有世界的本源、人从哪儿来、到哪儿去等,还包括人本身存在的目的。很显然,人不是为改造世界而来,人也是被大千世界容纳的一个生命类别。人可以为了自己的生存,在自然提供的条件下,改变世界的一小部分,但这却不是人的根本目的。根本的目的是生活,是平平安安、  相似文献   
3.
当今世界强国,除了有一流的科技创新人才外,还一定有一支由精工巧匠组成的制造人才队伍。产品不仅是工程师用头脑设计出来的,也是工匠用双手制造出来的。香港政府已经开始持续不断地努力,大力提升这方面人才的培养能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所讲非公有制经济,是指除国 有、集体经济以外的经济,既包括私营经济,也包括各种混合经济,但不算在中国的外国独资经济。 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引进国外智力工作,目前还是处在说得多、做得少,呼吁多、行动少的阶段。与对公有制单位的支持相比,非公有制单位获得的政策不配套、经费不到位、信息不通畅。个别给了一些支持,也是属于政策性点缀,探索性实验。 制约引智对非公有制经济支持的主要原因,还是在公和私(非公)的体制认识上存在误区。国家经费给国有单位使用,是肉烂在锅里,效益好与否,都合理合法,天经地义。而对非公有制经济认为是社会主…  相似文献   
5.
今天的世界,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文化交流的发展,国际化已成为主流趋势。一个民族,要想在国际舞台上有所作为,必须主动汇人国际化的潮流。在这个大时代背景下,人才的国际化当然也就凸显出来。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人才的现代化比国际化更重要。实际上,我们更需要的是现代化人才。其实,中国人早就重视人才国际化的问题了,而且已发展成一股越来越大的潮流。例如,改革开放以来,在政府主导、社会支持、民间参与下,越来越多的人出国学习、深造。  相似文献   
6.
内地对海外人才的需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地对海外资源需求的几个发展阶段 我国对海外资源的需求主要经历了这样三个发展阶段: 引进资金、项目阶段:这一阶段,引进的重点是资金和设备,以及派遣技术人员学习掌握这些设备.这一阶段的特点就是重视"实物状态"的财富,注重规模胀大,不足之处是忽视技术含量以及发展潜力.当然,这也是由我国当时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即使现在,我国的某些地区也仍然处于这种水平.  相似文献   
7.
科技部副部长尚勇同志在一次给从事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干部作的报告中谈到了韩国。上个世纪60年代,韩国人均国民产值也只有62美元(一说1962年为83美元),我们搞成功原子弹的时候,韩国只有不多的几个人知道原子弹是个什么东西。但是现在人家的核技术可以提出向我们出口,电子技术的开发已和美国、日本在一个水平线上竞争,韩国的一些产品在中国成了品质和名牌的代表。  相似文献   
8.
回顾20年香港与内地人才交流与合作的历史,特别是香港回归10年来的历史,我们深切感到,求发展、求改革的中国人民,在自强奋斗的民族复兴中,对人才及其文化素质的提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在引进智力和对外交流工作的实践中,经常接触一些有普世价值的观念形态.在这方面尽管各国国情和历史有着不同,存在各种差别,但也有很多相同之处,而且有着共同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国际人才交流》第6期关于国际化人才的讨论,感觉很有意义。 什么样的人才是国际化的人才呢?是不是会外语、留过学、在国外生活和工作过就是国际化人才?是不是从事外事、外贸就是国际化人才?是不是掌握了与外国人交往的知识和沟通技巧。比如说一个翻译,就是国际化人才?还有,中国乡土文学大家莫言仅仅是一个“拄着拐杖的国际化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