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人才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11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1.
随着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及我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越来越多的厂矿企业和大型工程建设单位需要研究生层次的专门人才。虽然近年来,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高级专门人才,但他们当中的就业去向主要是充实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的学术队伍,真正充实到厂矿企业、生产第一线的比例非常少。面对这一矛盾,厂矿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纷纷要求高校和他们联合培养具有研究生水平的高层次人才,这是高校和企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一种尝试,开创了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一种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作为优秀的戏曲剧种之一的淮剧,流传百年来广受好评,尤其在苏北民间,多数人都能扯着嗓子唱上一段.人们熟知的大运河,自开挖以来即造福于两岸大众,也深深影响了沿岸人民的精神物质生活.淮剧于2008年成功入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运河沿线的城市也在为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筹措着.然而,不论是淮剧,还是大运河,都有着服务大众的重要内容,在它们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文化亦不免有着大众性的特征.本文以大运河沿岸城市--淮安为例,从淮剧的传播和大运河的发展,浅透淮剧文化和大运河文化之大众性的特质,以及两者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为顺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我国于1997年设置了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华东理工大学自从1998年开始正式招收首批工程硕士以来,招生领域从1998年的2个扩展到2000年的8个,招收人数也从最初的53人迅速扩大到2000年的220人。工程硕士能有如此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充分说明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