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人才学   10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张英参与英军方从印度经缅甸到国内的一条野战输油管线的施工,从此定位在石油战线,终其一生。他培养了大批石油储运人才,也解决了不少我国油气集输中的工程和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2.
随行散记     
1995年5月20日,时任国务委员李贵鲜率领政府代表团出发前往美国和加拿大访问,陪同的有人事部部长宋德福、国家外国专家局副局长张宇杰等一行8人。主要考察公共行政机构的运作、公务员制度,同时促进中国与美、加两国的人才交流。
  1995年5月20日,时任国务委员李贵鲜率领政府代表团出发前往美国和加拿大访问,陪同的有人事部部长宋德福、国家外国专家局副局长张宇杰等一行8人。主要考察公共行政机构的运作、公务员制度,同时促进中国与美、加两国的人才交流。  相似文献   
3.
退休老教授徐述华口述回忆,见证纪念中国石油大学发展历程中的那些人,那些事。2012年12月的一天,突然接到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化工专业退休老教授徐述华的电话。多年未谋面,她的声音还是能听得出来。  相似文献   
4.
真情徐述华     
正退休老教授徐述华口述回忆,见证纪念中国石油大学发展历程中的那些人,那些事。2012年12月的一天,突然接到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化工专业退休老教授徐述华的电话。多年未谋面,她的声音还是能听得出来。她说她从中国石油大学校报及《国际人才交流》杂志上读到我写的《漫忆张英教授》一文,读了两遍,忆起很多事,约我方便的时候来她家中叙叙旧。这些年我也常常惦记她,便满口应许。2013年元旦刚过,1月3日下午,我便前往拜访。那天是灰蒙蒙的雾霾天气,十分阴冷。徐教授家的大客  相似文献   
5.
1995年底,我被派往香港京港人才交流中心工作.我预感到,幸运之神降临到了我的身上--我将亲历香港由英国殖民统治回到祖国怀抱的历史时刻.当我离开北京时,回归的倒计时指针正在日夜不停地转动.  相似文献   
6.
1987年春天,我调入中央引进国外智力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中央引智办)综合组工作.那时的办公室在民族文化宫的4层,工作人员40余人.以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的名义在美、英、日、香港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设立的驻外机构已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7.
恭业说他母亲1914年曾在那里读书,与宋氏姐妹是很要好的同学。有一次,宋美龄还相求恭业母亲转话其姐宋庆龄,让她姐姐不要太“小气”,每个月多给她一些零花钱……  相似文献   
8.
2006年10月28日傍晚,著名的霍英东先生走完了他84载传奇人生. 霍英东的名字在内地、香港和华人世界如雷贯耳,像我这样年岁的人,几乎无人不晓.他是香港顶级实业家、富豪,更是一位爱国、爱港、爱民的巨星.  相似文献   
9.
3月10日晨,恭业夫人周懿芬由美国打来电话,告知我恭业老师已于9日逝世,并嘱我转告中国石油大学他的老友和同事.恭业自上世纪80年代末后做了两次心脏搭桥手术,大家常为他担忧和祈福.噩耗传来,令人伤感不已.  相似文献   
10.
三条评论评洋厂长格里希的“三斧头”……胡耀邦对外国专家工作非常关注。他对外国专家局和中央引智领导小组作过多次批示,每次不只是圈阅或转某同志阅处,而是有意见、建议,有批评、赞扬,极为认真仔细,对搞好外国专家工作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