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人才学   6篇
  200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在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的今天,大学生面临着空前的就业压力,这其中存在着诸多影响因素。大学生本身在就业问题上存在的一些不健康的心理状态是阻碍他们正确择业和就业的主观因素。职业生涯设计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择业、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2.
一、斯金纳的强化理论B.F.斯金纳,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和新行为主义教育流派的主  相似文献   
3.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对国家公务员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课题,十六届四中全会专门就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出决定和重要部署。在此背景下,国家公务员能力建设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公务员作为政府工作人员,是政府职能的具体执行  相似文献   
4.
尽管到目前为止平衡计分卡概念的诞生已有_卜几年的时间,但似乎Kaplan和Norton并没有专门就平衡计分卡过明确的定义。根据他们的相关阐述,所谓平衡计分卡就是一种蕴涵财务、客户与市场、内部流程和学习与发展四个层面且具备内在因果关系的一种业绩管理工具。  相似文献   
5.
进入21世纪.在社会学、统计学、管理学共同发展的前提下.社会网络不再是单纯作为一种被研究的对象或工具.而已经成为实践生活中的一部分和一项理论研究领域.其对社会的作用是体现在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6.
一、心理契约的含义与内容 (一)心理契约的含义 心理契约理论是由阿基里斯(Argyris)在20世纪60年代《理解组织行为》一书中提出的,它强调了在组织和员工的相互关系中。除了正式的经济契约(劳动契约、雇佣契约)规定的内容外,还存在着隐含的、非正式的相互期望和理解。心理契约具有主观性、动态性、相互性和个性化的特点。心理契约反映了组织与员工双方彼此间的主观要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