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篇
  2016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邓立  任兰兰 《理论界》2008,(10):110-111
当今的价值哲学,应该走出人类生活边缘化的窘境,关怀人类的生存状况、关怀人类的精神困境、关怀人类的价值选择。在现代性背景下,抛却人类中心主义,突破价值认识的相对主义,摆脱经验主义的束缚,从多层次、多维度去认识人自身,结合人的社会实践,回到人自身存在的认识域,是人类正确认识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的唯一方法,也是人类价值重构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试论孝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兰兰 《理论界》2009,(9):38-3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政府工程.孝文化在我国传统社会中具有重要的统治地位和民族溯源,运用孝文化的价值体系提升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吸收孝文化的尊老风尚,解决我国当前的养老问题,批判地继承传统孝道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借鉴孝文化的教化经验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增强民族凝聚力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运用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二孩”给城镇青年平衡工作家庭带来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孩子数量和孩子年龄对城镇青年平衡工作家庭具有显著影响。在公共托幼服务短缺情况下,生育二孩和有3岁以下孩子的城镇青年女性,家庭冲击工作的比例更高,性别差距更大,部分女性被迫中断工作。该发现对二孩政策的启示在于,增加公共托幼服务对于促进符合政策的城镇青年生育二孩、平衡工作家庭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老年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对社会发展和进步有着重要意义.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学者对老年文化的认识经历了曲折变化,即由人口老龄化是计划生育的失误到社会发展的结果的转变,由老年人口是社会负担到人才宝库的转变,由反对老年人再婚到鼓励和支持老年人重组家庭的转变,以及关于退休年龄、养老模式和孝道观的转变等.转变传统的老年文化现、形成适应老龄化社会的新的老年文化观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不仅对老年文化观的转变内容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提出亍促进老年文化观转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