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无论从城市人口变化还是城市空间变化角度观察,以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为界,中国的城市化都经历了两个不同的阶段。90年代中期以来的城市化是以地方政府经营土地使用权为内在动力的空间城市化过程,这一机制是由一系列土地法规催生形成的。这一城市化机制的主要问题在于:它无意于解决人口城市化中跨省市流动人口的异地城市化问题;它造成空间意义上低效率的假性城市化;更为重要的是,它造成了具有宏观影响的土地金融风险。本文基此认为,应该制定相关政策调整和规范地方政府策动的空间城市化机制,规避其产生的问题,通过激励设计促进城市化在机制与目标方面的协调。  相似文献   
2.
作为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伊始的中国经济发展过程的"副产品",中国地方政府的准企业组织特征随处可见。承担基础设施投资与提供公共服务的双重职能使地方政府成了特殊的预算体,在现有的行政代理体制和政绩竞赛制的引导下,它们倾向于不顾自身财力通过地方财政赤字来扩大地方支出,因而,在当代中国产生了较为复杂、较为严重的地方政府软预算约束现象。本文通过地级以上市的地方财政数据验证了这一观点,旨在引发对地方政府软预算现象的关注,推动地方政府职能转型和公共财政等方面改革。  相似文献   
3.
基于2004—2016年我国283个地级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用差分回归模型分析了高铁开通对人口流动及与其相关的“流量经济”集聚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体来说,高铁开通促进了沿线城市的人口变化和“流量经济”的集聚;这种影响因城市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而具有异质性;随着时间推移,早期高铁开通城市的“流量经济”集聚水平略呈倒U形变化。在高铁网配套建设中既要注意空间均衡投资、实现高铁网对经济地理格局重塑和人口合理分布的规划引导作用,也要注意短期内高铁开通引起的中心城市虹吸效应,避免低效率投资。  相似文献   
4.
促进物流业的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内循环发展格局的重要环节,高铁网建设的不断进展使铁路运输能力得到质的飞跃,探讨和分析高铁货运以及高铁开通对物流业的影响具有现实意义和必要性。依据运输业和物流业发展现状及规划发展的相关文件,论证了高铁开通对物流业的影响机制,建立物流业综合水平测度指标,通过PSM-DID模型实证分析高铁对物流发展的影响,进行异质性检验、机制检验等。研究表明:高铁开通对城市区域物流发展水平整体上具有促进作用;高铁对物流业的影响与该城市的规模、等级、地理位置以及运输业市场结构密切相关;高铁对物流业的影响主要通过区域经济增长、货运运输量提升、物流人力资本提升等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5.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