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人口学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田舒  崔琪 《创新》2021,15(3):98-108
"三社联动"供给社区养老服务作为一种养老服务新模式,是在当前老龄化日益严重的背景下满足庞大养老服务需求的新思路和新方法.这一模式通过联动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短板.其中,专业社会工作的主动嵌入,能够产生知识获取效应、治理效应与共享效应三大效应,提升服务供给水平.这个过程需有机融合各方要素,克服信任问题与组织问题两大困境,从品牌宣传、职责确定、专业水平与组织结构四方面着手,夯实基础,维护网络,增进信任,培育组织,以谋求"三社联动"社区养老服务的深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当前,对农民工基督徒随迁子女的家庭教育研究鲜见.基督教信仰教育作为"属灵的生命",对农民工基督徒随迁子女的教育认知和价值取向产生深刻影响.农民工基督徒注重基督教教育的双重影响:一方面,它强调信仰意义,注重培育"爱"与"感恩",这有利于下一代的城市融入;另一方面,将"信"与"不信"划分为"正路"和"邪路",这种简单的二分法夸大基督教育价值,必然对后代的社会认知产生负面效应,容易使其对外在的现实社会产生认知失调,甚至造成身份认同的混乱,无助于下一代的城市融入.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2011—2020年中国24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城市韧性水平,采用改进的熵权法、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Markov链和SDM模型系统考察了中国城市韧性的时空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2011—2020年各城市的韧性水平均有一定提升,空间上城市韧性水平整体呈现东高西低分异规律。总体上,在2017年之前,区域间差异主要由超变密度构成,而2017年之后,区域间差异主要是由区域之间的净差异构成。城市韧性逐年上升且分布越来越发散、城市韧性较高的城市与全国平均值之间的差距逐渐增大,且全样本及八大综合经济区城市韧性存在“俱乐部趋同”现象。由空间溢出性分析可知,邻近城市环境压力和人力资本的提高有利于提升本市的城市韧性;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外向性、政府科教重视程度、人口集聚程度和城市发展类型均会分别对本市和邻近城市的韧性水平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是衡量一个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重要内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目前很多企业出现了自身的一些问题,比如企业内部原先的体制不健全,企业只追求经济最大化而不注重社会效益,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和手段的落后等等。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研究"为选题,试图从道德标准、制度标准、文化标准来建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评价标准体系,从而提出提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传统电视新闻在3G时代所面对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如果不根据情况积极应对,将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以罗杰斯创新扩散理论为根据,对我国所处的3G时代的现状进行分析,结合现状分阶段着重考察3G时代对于传统电视新闻的影响;根据3G发展的不同阶段与未来发展趋势而提出相应的措施,以谋求传统电视新闻在新时代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2006—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采用工具变量法回归(IV-2SLS)和广义空间三阶段回归(GS3SLS)模型,验证了产业数字化对经济韧性的影响及机制,并探寻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数字经济提升经济韧性的运行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够显著促进各地区经济韧性的提升;产业数字化会促进数字产业化效率的提升,数字经济在其双重内涵的协同作用下对区域经济韧性产生正向的影响;数字经济主要通过改善生存支持、经济发展支持和环境支持这三个途径助力区域经济韧性提升。  相似文献   
7.
后疫情时代研究城市化发展中人口集聚对城市韧性产生的影响及作用路径,对秉承“以人为核心”的发展理念构建安全韧性城市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基于2011~2019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样本数据,建立包含人力资本与环境压力两条作用路径的分析框架,试图对人口集聚是否会提升城市韧性水平做出解答和机制验证。结果表明:(1)人口集聚程度对城市韧性有提升作用;人口集聚主要通过人力资本和环境压力的中介效应对城市韧性产生作用;(2)在门限回归中,环境压力具有单一门槛作用,人力资本具有双重门槛作用,越过门槛前后人口集聚对城市韧性的影响程度有所变化;(3)异质性分析中,划分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和类型的城市时,城市韧性水平处于不同分位数时,区域间人口集聚与人力资本、人口集聚与环境压力两相组合划分时,人口集聚对城市韧性的影响方向与大小均存在差异。最后从人力资本和环境压力这两条影响路径切入,聚焦人口集聚对城市韧性影响的实证分析提出几点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