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人口学   1篇
综合类   5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对中国家庭价值观核心结构、核心家庭观念的代际变迁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表明,中国家庭核心观念包括孝道观、男性中心观和家庭本位观3个方面。除了男性中心观呈现明显的"代际"下降趋势外,孝道观和"家庭本位观"基本没有出现代际差异。这表明在传统农业文明和现代工业文明的双重影响下,中国家庭核心价值观认同表现出一定的选择性。从中我们既看到人们对传统价值观的坚持,又能看到现代家庭观念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2010),分析中国初婚解体风险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时间推移,初婚解体风险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其对城市的影响超过了农村,对女性的影响超过了男性;初婚年龄与初婚解体风险呈现轻微的U型关系,主要是由早婚或晚婚的婚姻异质性所引起;婚姻异质性对初婚解体风险的作用受择偶梯度的影响,"男高女低"婚姻模式的初婚离婚风险远远小于"女高男低"模式;在家庭因素的影响中,生育孩子有利于降低初婚离婚风险,而与父母同住及婚前同居则显著增加了初婚离婚风险。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晚婚、大龄未婚、终身不婚几个概念进行辨析的基础上,结合权威部门发布的数据,对当下中国青年婚姻状况进行分城乡比较和考察。指出城市和农村在婚姻年龄模式上,男性"大龄未婚者"所面临的终身不婚风险上均存在着差异,并对这些城乡差异产生的原因及其可能的社会学后果进行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南京市流动老人的调查发现,人口流动对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存在双重作用机制,一方面人口流动具有健康选择机制,使得流动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本地居民,但另一方面流动本身也存在诸多不利于心理健康的风险因素,对流动老人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数据分析显示:流动老人在流入地时间长短对其心理健康呈现非线性影响,即在流动初期,心理健康水平有下降趋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健康水平逐渐转好;社会交往、是否与老伴一起流动、社区服务水平也是影响流动老人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大运河城市服务业的增加值和比重不断上升,服务业总体发展态势良好,但也面临着内部结构不合理,发展水平不均衡等问题。我们应深入挖掘大运河城市的文化资源优势,将大运河文化融入城市发展之中,重点培育文化服务、商贸服务和旅游服务等行业,以大运河文化产业发展为契机,促进大运河城市服务业转型升级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基于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采用多层线性模型,探讨了社区特征对农村流动人口社会交往的影响。研究表明:流动人口在同一社区内聚集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社会交往,但其"跨层"效应强化了"业主身份"对社会交往的正向影响,同时削弱了"社会排斥"的负面影响;流入地经济发展会拉大城乡居民间的社会距离,不利于流动人口社会交往,但其"跨层"效应对从事低端职业的流动人口社会交往有积极影响;社区活动和社区公共服务对流动人口的社会交往不仅有直接促进作用,还通过强化"业主身份"效应和削弱交往中的年龄劣势,间接地促进了社会交往。应通过提高社区公共服务质量,改善社区交往环境、加强社区治理等措施降低流动人口社会交往的内卷风险。  相似文献   
7.
基于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和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对农民工进城务工给家庭福利带来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外出务工者承担的家庭角色长期缺位,使留守在家的父母难以获得情感慰藉、日常生活照料相对缺乏、家庭劳务繁重、身心健康受损;而对子女的入学率、兴趣培养、学习参与等也产生负面影响。政府应该采取措施,尽量减少因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而造成的家庭福利损失,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8.
非实验数据的定量分析因受混杂因素的干扰而失真。倾向值匹配模型(PSM)通过模仿实验设计中的匹配过程,有效地处理了混杂因素的干扰,从而让基于非实验数据的因果效应估计更加真实、可靠。基于CGSS2010数据,运用PSM模型估计了体育行为的健康回报,研究发现,因受选择效应的影响,传统OLS模型低估了体育锻炼的健康回报。体育行为的发生频率与健康回报之间呈现倒U型特征,即随着体育参与频率增加,健康效应先升高,后减小。体育行为在促进健康的同时,健康可能也反向影响着人们的体育锻炼行为。  相似文献   
9.
通过运用对数线性模型,对离婚、独身等婚姻观念受教育程度、代际更迭的影响分析发现:教育获得对传统婚姻观念构成巨大的冲击,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人们会越来越淡漠传统的婚姻观念。而代际更替的效应分析表明,随着代际的推进,年轻一代比年长一代倾向于反对传统观念,喜欢接受新观念,从而使得新的婚姻观念多样化、常态化和普遍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