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人口学   5篇
综合类   4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企业年金替代率的性别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本文在解析企业年金替代率的基础上,构建了企业年金替代率的测算模型:并对我国2006~2031年男性和女性职工的企业年金替代率分别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在现行就业政策与企业年金管理办法下,我国企业年金替代率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现行的企业年金制度对不同性别参保职工退休后生活水平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差别。最后指出增加企业年金缴费率、推迟退休年龄是提高女性职工企业年金替代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社会成员之间悬殊的收入差距和财富拥有量,引发或加剧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或矛盾,也引起了学术界对分配结果“公平性”问题的长期讨论.在提出均等分配结果“公平”和“不公平”两个判断、介绍关于两个判断的若干种经典解释的基础上,按照“当事者”和“参照者”的不同立场,从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点纵横两个维度上,构建了所得、所得与贡献、所得与需要三个视角的分配结果“公平性”分析模型.由此得到六个重要推论:公平是通过比较得出的具有相对性的判断;公平是弱势群体的愿望与追求;公平是事实描述与价值判断的统一;单一的“所得”比较是简单的、浅显的“公平性”判断方法;“所得与贡献”的分析适用于对初次分配结果的判断;“所得与需要”的分析更适用于对再分配结果的判断.  相似文献   
3.
张冬敏  雍岚 《西北人口》2012,33(1):70-74
为测定生育政策调整对陕西省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本文选择四种方案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2010—2080年间陕西省人口年龄结构将面临着劳动人口供给量大幅下降和老年抚养比快速增长两大难题;生育政策的调节方案均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上述两大问题的问题;其中从现在起实行"父母中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家庭可生育两个孩子"的调节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引入省际人口迁移因素的陕西省人口发展趋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政治、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的变动,我国省际人口迁移规模急剧增长。省际人口迁移已成为影响区域人口发展趋势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以陕西省为例。了解陕西省的省际迁移人口的规模大小和年龄分布特征,分析在引入省际人口迁移因素时,陕西省人口老龄化进程将如何变化。研究结果发现:陕西省迁入人口呈现年轻态特征,多为处于就业初期的年轻人口,减缓了陕西省人口老龄化速度。  相似文献   
5.
交通拥堵已成为城市居民普遍头痛的难题,是制约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从国内外实践来看,机动车限行政策成为普遍公认的重要举措,但对于其能否有效缓解交通拥堵一直存在争议。为能够科学评估限行政策的实施效果,以西安市为例,选取2016年1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工作日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交通限行政策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成效。研究发现:(1)限行政策实施可有效缓解交通拥堵,但随着限行政策实施周期的延长,政策效果呈逐渐减弱趋势;(2)与双尾号限行相比,单双号限行政策缓解交通拥堵效果更加明显;(3)与晚高峰相比,受基本交通需求之外的派生需求影响,限行政策在早高峰缓解交通拥堵的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社会保障制度三阶段演进规律的阐述,认为中国目前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处于从实现全覆盖的制度诞生期向实现公平性的制度成长期转变过程,随着人均社会保障支付水平的提高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巨额社会保障资金收支缺口所引发的社会保障制度财务不可持续性危机,将成为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不可回避的重大难题;中国应坚持"保基本"、"多路径"的重要原则,借鉴美国401(k)税前收入供款的经验,建立雇主和雇员共同缴费的积累式、保险型供款的个人账户基金制;形成包括个人账户资金、企业年金、社会慈善资金、商业保险资金、政府战略性调节资金等在内的基金体系;培育以政府为主导、专业投资公司为主体的基金保值、增值运营体系,实现从"人口红利"向"资本红利"的转型;并指出此举是防范社会保障制度财务不可持续性危机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7.
采用队列要素法并运用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通过年龄移算,预测了不引入人口迁移因素时2001-2050年间陕西省人口规模及结构;然后引入省际人口迁移因素,在计算出年龄别净迁移率的基础上,预测了2001-2050年间陕西省人口规模及结构;最后采用总体法精算模型,运用陕西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相关统计资料,测算出2001-2050年间陕西省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规模。发现引入省际人口迁移因素后,陕西省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缺口明显缩小,在老龄化初期就出现了基金结余。  相似文献   
8.
孙博  雍岚 《西北人口》2009,30(1):7-12
在我国改革养老金计发办法、调整退休职工养老金待遇的背景下,作为反映退休职工生活水平的指标,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将发生较大变化。本文运用精算理论。针对新人、在职中人、退休中人、老人分别构建预洲模型,以陕西省为例分析了不同群体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各群体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都呈现出下降趋势。2025年前后,可能面临基本生活无法保障的困境。各群体间的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差异较大:退休中人的替代率水平最高:老人的替代率水平最低;在职中人与新人处于中间状态。研究还表明,高龄退休职工的替代率显著低于同期的低龄老人.现行养老保险政策对他们的保障存在较大不足。  相似文献   
9.
雍岚  孙博  张冬敏 《西北人口》2007,28(6):25-28,33
本文从支付意愿与支付能力两个层次,提出西部地区从业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需求影响因素的假设,并以西安市农民工实际调查资料为基础,通过logistic模型对假设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子女数量、年龄、受教育程度对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支付意愿有显著影响;收入水平、支出水平在一定范围内对其支付能力有显著影响。总体上,西部地区从业农民工对社会养老保险的支付意愿与支付能力并不强烈,社会养老保险的有效需求尚未形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