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8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7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本文认为,道家以个体身心的自然一体为关怀重心,墨家以生存、功利凸显其群体关怀,儒家则本仁心善性,由己及人,从而以个体与群体的统一为祈向。三家经过一个世纪左右的是非之争,归结为以孟、庄为代表的儒道两家。宋以后,随着援道入儒的深入,儒家也进一步道家化,故在其“万物一体之仁”、“浑然与物同体”境界充分显扬的同时,其群体关怀与群体精神却日益萎缩。时至今日,这一缺失仍是我们现代人文建设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学界关于儒家亲情伦理的争论主要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对儒家伦理的评价问题,分歧主要表现在对传统的不同心态上;第二层次则是儒家伦理有无普遍性蕴涵与现实意义的问题,其分歧主要在于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不同的智慧形态与研究进路上.此外,对中西文化的不同取资、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不同选择,则既构成了这一争论的根本原因,同时也是这一争论的根本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3.
丁为祥 《文史哲》2007,(6):114-121
在中国哲学中,告子一直以"生之谓性"著称于世。这一观点,一方面依赖其逆向溯源的探索路径,另一方面则是主客对待的认知方式作用的结果。在这一基础上,"生之谓性"与"食色,性也"也就成为一种必然的结论。孟子则始终坚持超越的维度,并以主体体认的方式把握人性——此分歧、争论之所以形成。在中国人性论的发展史中,虽然历代儒家都以继承孔孟自居,实际却主要继承了告子的观点;而由"生之谓性"所表现的真、善两属以及其无善无恶而又可善可恶的人性发展观所蕴含的善之根源究竟何在的问题,就是告子"生之谓性"给我们所提出的最深刻也最有意义的哲学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哲学中,宇宙论与本体论代表着人们对生存世界两种不同的把握方式。一般说来,宇宙论是以实然存在及其时空形式的角度指谓生存世界;本体论则以超越时空、超越聚散存亡的角度来概括这个生存世界。至于宇宙本体论与本体宇宙论,则指宇宙论与本体论两种不同的结合方式,所谓宇宙本体论是指沿宇宙论进路所形成的本体,但却必然包含着一定的由已知推及未知的弊端;而所谓本体宇宙论,则是通过先确立本体,从而形成在本体之观照、统摄下的宇宙论。在从汉唐到宋明的思想演变中,有无本体论视角构成了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而朱子关于理气关系的规定,则既上承孔子对仁礼关系的思考,从而使其哲学成为一种标准的本体宇宙论;同时,他又通过对周敦颐《太极图说》之本体宇宙论的定性与诠释,从而又使其哲学带上了宇宙本体论的特色,朱子由此成为汉宋学术之集大成者。但朱子本体宇宙论与宇宙本体论的矛盾,又为人们提出了一个本体论究竟应当如何确立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5.
6.
"以经解经"与"以意逆志"是张载经典诠释的两大基本原则。"以经解经"要求"观《诗》则不知有《书》,观《书》则不知有《诗》",亦即"观书必总其言而求作者之意",从而"合内外,平物我,自见道之大端";"以意逆志"则既要求从"文"、"辞"出发,同时又要"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并在对作者之意贯通性理解的基础上,由"文"以达"辞",又由"辞"以解"意";然后再通过"以意逆志"的方式,达到对作者"心"与"志"的直接把握。从"以经解经"到"以意逆志",就既表现出儒家经典含义之内在性与超越性的互补特征,同时也表现了其继承性与创新性统一的发展道路。
Abstract:
"Self-interpreting of Confucian Classics" and "undoing the goal with volition" are two essential principles of Zhang Zai s Classics Interpretation.The first principle requires one to forget The Book of History when reads The Book of Songs,and forgets the later when reads the former.This also means that when reading books the reader should collect the words and probe into their inwardness.The second principle requires that one should not misunderstand the real meaning out of diction,and not weaken the will o...  相似文献   
7.
8.
9.
冯友兰对朱子理气观的诠释经历了两个阶段当他以形式与质料诠释理气关系时,虽然准确地把握了二者的形上形下之别,却不足以说明理的先在性;引入真际实际之后,他虽然解决了理的存在问题,但又消解了其超越性内涵.个中的关键在于他是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诠释本体论的.在20世纪的中西文化融合中,这是一个最值得深思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0.
理气关系是朱子哲学的核心,但如何解读其关系则又是理解朱子哲学的重心。自其哲学形成以来,大体经历了三种不同的解读;这三种不同解读也必然会使朱子哲学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从时空的维度出发,往往会以理与气之不可分割关系来说明其先后关系,这就使其哲学表现出一种宇宙生化论的规模,但对其理先气后关系却无法做出恰切的说明;从形式逻辑的视角出发,无疑会以其理先气后关系对二者的不可分割关系作出说明,这种解读虽然也可以使其哲学呈现为一种本体论建构,但又存在着无法落实的偏弊;从道德理性之超越性视角出发,虽然可以准确地把握其理先气后关系以及其本体论立场,但又会对其本体之遍在性形成一定的偏取。直至目前,这三种不同的解读视角也就代表着人们研究朱子哲学的三种不同进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