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中华民族是具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列宁曾指出:“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列宁全集》第28卷,168页)。数千年来,生长于神州大地的中华儿女,怀着对祖国的无限眷恋和满腔赤诚,以自己的勤劳双手和无穷智慧,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培育了具有民族特色的高尚情操,也融合成为以爱国主义为精神纽带的统一而牢固的多民族国家。在中华民族漫长的文明史上,近代社会所焕发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不论在广度或深度方面,都是前无古人,独具异彩的。从林则徐到孙中山,无数志士仁人在振兴中华的伟大斗争中所焕发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既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又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所赋予的鲜明的历史特色。在这八十年中,由于历史状况的变迁和具体条件的差异,在每一个爱国志士身上呈现出各自不同的个性和气象万千的风采,可是,共性寓于个性之中,通过各具特色的个性,仍可窥见在他们身上闪烁着的爱国主义的共同历史特点。  相似文献   
2.
<正> 义和团时期,从清政府对外宣战前夕到北京沦陷,即从1900年6月20日至8月14日,驻京清军和部分义和团持续围攻东交民巷的外国驻华使馆,震动了当时整个世界。八十年来,国内外对这一事件贬褒不一,意见分歧很大。最近几年,有的同志又把围攻使馆事件用来比拟十年浩劫时的红卫兵火烧英国代办处,从而对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力加鞭挞。我们认为,这种研究方法及其结论都有值得商榷之处。现将我们的不成熟意见论述如下,期望得到同志们的指正。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周谷城先生别出心裁地提出了“时代精神汇合论”,说“时代精神”是“不同阶级的不同思想意识所构成的统一整体”,在阶级社会的各个时代,正是不同阶级的“各种思想意识汇合而为当时的时代精神”。“时代精神汇合论”的提出,不是偶然的,也不是孤立的,而是周谷城先生多年来坚持  相似文献   
4.
论张之洞的洋务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洋务运动史研究的逐步深入,张之洞的洋务思想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张之洞在其代表作《劝学篇》中所阐发的“中体西用”(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或“旧学为体,新学为用”)思想,更成为议论的话题。褒之者说,《劝学篇》是张之洞“结合当时中国实际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以求富求强的纲领”,并据此认为张之洞是个“改良派人物”;贬之者则认为,张之洞是个“真洋务假维新”的投机分子,而《劝学篇》则是这个投机者以“虚伪”手段,“向顽固派‘输诚’的礼物”。两种意见,大相径庭。孰是孰非?笔者以为,颇有辨明之必要。因为这个是非,不仅涉及对戊戌变法时期张之洞个人及其思想的评判问题,而且关系到如何看待整个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中体西用”的时代价值问题。为此,略抒己见,以期就正于史学界同志。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为了拯救祖国,实现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富强,他同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展开了不调和的斗争,为中国革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毛泽东同志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中说:“他在政治思想方面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孙中山先生生前对君主专制制度的揭露和批判,就是他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6.
一 爱国主义的历史范畴,是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近代中国的爱国主义,既是对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爱国主义传统的继承,又是在新形势下的发展。从鸦片战争开始,由于帝国主义日益加深的侵略,中国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畸形社会。这就迫使具有光荣斗争传统的中国人民,掀起连绵不断的反抗斗争,并把争取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富强,作为开展爱国主义斗争的核心内容和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