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对戴维森隐喻理论的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苡丹 《理论界》2010,(12):165-166
在维特根斯坦晚期之后,营造了关注语言使用的大环境,隐喻作为语言的独特用法自然进入分析哲学家们的视野。戴维森是一位在隐喻研究方面较有影响的分析哲学家,他反对多数语言哲学家对隐喻的看法,认为隐喻所表达的只是其字面意义。本文试从后期维特根斯坦意义观入手,通过分析戴维森的隐喻理论对后期维特根斯坦意义用法论的继承,对戴维森的隐喻理论作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2.
3.
语言学和哲学之间的关系源远流长。语言学研究的对象是语言,哲学研究的对象是概念,因为语言与概念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所以语言学和哲学之间具有天然的密不可分的关系。分析哲学中关于意义问题的探讨与研究对语义学的影响是广泛深远的。可以说,语义的研究在20世纪后半期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并取得较大成就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20世纪分析哲学发展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4.
诗歌翻译中译者风格的研究——以李白诗歌英译本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格批评一直是翻译批评中的一个重点.通过自建语料库,从风格研究的三个层次,即语体、体裁和译者自身入手,对李白诗歌及其三个英译本的翻译进行剖析.将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对译者风格进行了探讨,认为同一作者的风格在不同译者笔下可以得到不同的体现,译者风格的发挥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5.
严苡丹 《理论界》2007,(9):153-155
翻译不仅是语言形式的转换,更是译者积极的思维认知活动。本论文从莱考夫(Lakoff)和约翰逊(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二领域模式)和福柯尼耶(Fauconnier)和特纳(Tumer)的概念整合理论(多空间模式)出发,试结合认知心理学和隐喻认知理论模式探索性描述译者的翻译过程。  相似文献   
6.
严苡丹  王羽西 《理论界》2015,(1):114-117,133
本文以生态翻译学的核心概念"翻译即适应与选择"为基础,拟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对张爱玲的三部自译文学作品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其译本中体现的译者中心地位,以及译者的"适应与选择"。研究发现,张爱玲的自译本彰显以译者为中心的生态翻译原则,在特定的生态翻译环境中遵循"选择性适应"和"适应性选择"的翻译方法,具有较高的整合适应选择度。  相似文献   
7.
8.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