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3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1.
借助当前我国发展较成熟的12个都市圈的相关数据,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考察分析都市圈经济发展背后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都市圈中心城市辐射力、都市圈联系力和设施水平等因素对经济发展较快的都市圈经济总量有显著影响;经济发展较慢的都市圈的经济总量则主要受到都市圈消费能力和教育水平的影响,还受到一些都市圈软实力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都市圈是国家“十二五”重点实施的区域战略之一.自主创新是国家“十二五”发展主线之一,在此背景下,都市圈创新力问题已成为多个学科关注的重点.在综合国内都市圈创新力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创新外部环境、创新自身能力和创新支撑条件三个方面,构建涵盖21个指标的都市圈创新力指标体系,据此对国内7大都市圈的创新力进行评价分析,并针对东、中、西地区都市圈的现状与评价结果,分别探讨相应的创新力提升战略,对于提升不同地域的都市圈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都市圈是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空间组织形式之一.随着城市区域化、区域城市化的相互融合发展,都市圈的竞争力问题已成为多个学科关注的重点.在综合国内外都市圈竞争力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整合力、硬实力及软实力三个方面,构建涵盖36个指标的都市圈综合竞争力评价体系,据此对国内六大都市圈的竞争力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针对东、中、西部地区都市圈的现状,分别探讨相应的竞争力提升战略,对于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5.
我国正处于人口结构快速变动转型时期,人口与经济发展存在一定关联性,它们之间协调发展就能较好地提升一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在创新和转型经济发展时期,以人口资源、人力资本、人才资质为主要要素的人口结构变化会对城市综合竞争力产生深远的影响。南京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近年来人口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此引发了南京经济社会适应性的变革,它们对未来南京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提出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是我国“十八大”后重点探索的区域发展战略之一.在新一轮的探索征程中,南京重构与之相适应地城市功能定位,不仅对国家区域发展新战略布局提供新思路,也为特大城市或大城市城市功能新定位提供借鉴.在辨析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与城市功能关系基础上,站在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视角上分析了南京城市的新功能定位,并探索了实现南京新城市功能定位的战略路径.  相似文献   
7.
在资源和环境的硬约束条件下,发展服务经济是摆脱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近年来,跨国公司开始加速进入我国的生产性服务业。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产业融合和全球直接投资不仅成为跨国公司进入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主要动因,而且也为跨国公司进入我国生产性服务业打开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我国制造业大国的地位、区域特色鲜明的国情以及吸引FD I多年来居发展中国家首位的现实,为跨国公司采用服务外包模式、集聚区模式和外资拉动模式进入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契机。  相似文献   
8.
基于泛长三角的宁合昌"新三角"合作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长三角区域对外辐射力和集聚力的日益增强,将其空间"扩容"到安徽、江西的"泛长三角"大区域已经上升到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层面.建立南京、合肥、南昌为支点的"新三角"经济区,可以使南京都市圈、江淮城市群以及昌九工业走廊,形成拥抱长江的新型经济协作区,成为依托东部、连接中部的关键功能区域和新的核心增长带,并充分发挥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的纽带作用,使长三角核心区和泛长三角地区的资源得到优化整合,促进大区域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具有能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特征与动因,因此近年来全球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迅速崛起.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据此,我国面临着加快构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紧迫任务.为此,我国要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内部建立和完善创新系统,使之成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同时要采取服务外包集聚区模式和总部经济集聚区模式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