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12篇
  2024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迈克尔·戈尔德的《没钱的犹太人》是一部重要的美国无产阶级文学作品。戈尔德在这部作品中不仅忠实地记录了大移民年代里美国犹太移民的贫穷生活和腐败的社会风气,而且还深刻地批判了一些犹太移民,特别是那些犹太上层移民的蜕化变质。在某种意义上说,这部作品在美国犹太文学发展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并开创了美国无产阶级文学的一代风气。  相似文献   
2.
文学史:一种没有走出虚构的叙事文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有不少文学史家,都曾对文学史写作提出了质疑,即他们对通常所认为的文学史能够解释文学审美特点的看法持怀疑态度;国内也有学者对文学史写作的合理性、可能性提出类似的疑问。毋庸置疑,上述思考对人们怎样认识、阐释文学史具有启发意义;然而,他们在思考、讨论中似乎并没有触及到问题的另一方面,即作为一种叙事策略的文学史写作,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具有真实性和时代性,但与此同时却不能走出主观虚构性的叙事文本。本文所论述的核心内容是文学史写作中的"虚构性"问题,并认为"虚构性"主要是从文学史写作的性质和作家、作品以及文学事件入史的遴选标准等方面凸现出来的。本文运用叙事学中的一些基本理念和方法,以中国现代文学史和美国文学史写作中的某些倾向、特点为例,论证了文学史是一种没有走出"虚构"的叙事文本。  相似文献   
3.
乔国强  陈娴 《江汉论坛》2007,(2):107-110
王尔德通常被认为是一位在创作中宣扬"唯美主义"、在理论上反对现代主义的作家.事实并不尽然,王尔德在"理论"与"实践"中常常有不相一致的地方.他在小说<道连·格雷的画像>中秉承了波德莱尔关于"审丑"等理念,实践了现代主义的一些创作精神.本文试从分析比较王尔德与波德莱尔之间的"师承"关系入手,阐述王尔德在<道连·格雷的画像>中是如何"玩弄"罪孽的并藉此指出<道连·格雷的画像>中的现代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4.
继爷     
奶奶领着我爸嫁给爷爷,这就是继爷。虽是继爷,却比亲爷爷还要亲。60年前,母亲生我时大出血,在我刚满月,便魂归黄泉。不久,奶奶也驾鹤西去。一个家庭没了女人,尤如江山倒塌半壁。冷酷的父亲为了自己的幸福,跟一个妖冶女人到外面闯世界去  相似文献   
5.
当前,中国叙述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从初期对西方叙述理论的译介和对中国古典叙述理论的阐释过渡到提出中国叙述问题以及如何构建解决这些问题的叙述理论.构建中国叙述理论的前提是要廓清一些认识上的问题,如构建中国叙述理论的合理性、中国古典叙述与现当代叙述之间的关系、拟构建的中国叙述理论体系与中国古典叙述研究的关系、中国叙述理论与西方叙述理论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处理其他领域的叙述,如电影、新闻媒体、绘画、雕塑、法律等.本文提出构建中国叙述学理论要立足于中国叙述这一土壤,不仅要借鉴西方的叙述理论,更要倚重中国已有的叙述理论.  相似文献   
6.
论伯纳德·马拉默德的犹太道德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伯纳德·马拉默德(1914-1986)是美国当代犹太小说家。他的作品集中反映和描写了美国犹太移民的不幸遭遇,揭露批判了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丑陋和弊端,沤歌了犹太移民的善良、诚实、坚忍和责任心等美好品质,赞美了具有追求“新生活”坚定信念的人,揭露和鞭挞了那些自私自利、贪图名利地位,耽子声色犬马之娱的不肖之徒。通过他的作品形象地展示了他的犹太道德观。在马拉默德犹太道德观中,一个有道德的犹太人应该行善、诚实、具有责任心;在人生的沉浮中,敢于追求新的生活;把个人的命运与整个犹太民族的命运紧紧相联系。马拉默德在阐述…  相似文献   
7.
西方学者一度对索尔·贝娄作品性质的归宿问题产生过一些争论。有论者称贝
娄为现代主义作家;也有论者认为贝娄一生都在同福楼拜等现代主义作家的美学主张进行论
战;还有论者干脆认为贝娄与现代主义创作格格不入,是一个典型的后现代主义作家。厘清
上述观点后,可以从贝娄与现代主义文学之间的关系、贝娄小说中的现代“荒原”情结以及女
性人物塑造三个方面,来看贝娄小说创作中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8.
自从出现文学史这种记载文学发生和发展变化的史书体裁以来,国内外各类文学史著作数量之多编写体例之杂芜、混乱已非同一般。但文学史究竟是怎样的一部史书,其性质、写作方法等如何,仍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韦勒克和沃伦合著的《文学理论》一书至今对我们的文学研究和文学史撰写依然有着巨大的影响,有人甚至奉为圭皋。该书从不同的侧面详细探讨了文学史的性质、文学史的写作方法等,在阐明自己文学史观的同时并指出了某些已有的文学史观的错误。韦勒克文学史观的理论继承了艾略特所开创的那种从历史的维度、宏观且动态地考察文学作品的传统,而且就其理论的本质而言,他的包括文学价值观在内的一整套文学史观,就是在综合了艾略特与兰瑟姆的本体论诗学和艾略特的“有机整体观”以及“非个性化”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并发扬光大的。从这一观点出发,韦勒克构建了自己的文学史框架:文学史是在对文学这种意向性存在的“经验客体”进行的批评中,归纳或“提炼”出表达“决定性结构”或价值体系(包括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的文学理论,然后在此理论的指导下,以文学系统内的、“一个与时代同时出现的秩序”的前后逻辑关系,在综合通过读者、批评家等人头脑的文学批评的基础上,构成文学史的写作框架。当然,韦勒克文学史观也有其自身的缺陷:首先,从总体上看,韦勒克对文学存在的认识是偏颇的;其次,韦勒克的文学史观中其实还杂糅了阐释学和新历史主义的一些基本观点;最后,韦勒克的文学进化观也是值得商榷的。韦勒克的文学史观说到底,其实还是坚持对文学内部的研究,而不是与其相关的历史的、社会的、思想史的或心理等背景的研究,没有超出“新批评”对文学的认知范围。这是我们需要注意的。  相似文献   
9.
乔国强 《社会科学战线》2024,(3):155-161+282
用叙述性来指称文学史的写作,主要是想彰显这样一种文学史观:文学史是依据事实和实证的,但它的本质却是叙述性的,而且是一种带有强烈主观立场、审美诉求的叙述。文学史除了与真实、客观相关之外,还与想象、虚构、构建有关。从这个意义上说,具有叙述性的文学史是一种在充分尊重事实与史实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强调文学史作者主观性的文学史。这种兼顾自我主体创造性的文学史观是对传统文学史观的一种修正与补充。  相似文献   
10.
意大利学者雷纳托·波焦利是20世纪中期西方先锋理论界最早对先锋艺术进行全面论述的学者之一.他在1962年出版的《先锋理论》(Teoria dell'arte d'avanguardia)一书中,从先锋概念等多个方面,对西方先锋艺术进行了讨论.他对西方先锋艺术的认识集中体现在这部著作中.西方后来出现的先锋理论著述固然重要,但这些著述中的许多问题和思想几乎都是从波焦利那里开始的,抑或说是对波焦利的批评与超越.从这一点来看,波焦利的著作可谓20世纪西方先锋理论的主要源头之一.今天重读这部著作,有助于我们深入思考国内外相关论述中出现的诸多先锋问题.本文拟在探讨、梳理波焦利先锋理论渊源的基础上,介绍、评价其理论框架,指出其理论局限,以便为探讨先锋理论及其写作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